1 / 15
文档名称: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pptx

格式:pptx   大小:9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pptx

上传人:cjl201702 2018/2/12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王芳
一、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家长对如何教育好孩子存在很大的困惑,其实,要对子女进行成功的教育,父母应先做出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模仿源,孩子最初的行为****惯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因此,面对天真的孩子,父母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❶父母的言谈举止
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孩子大部分的行为****惯都是以父母行为为参照的。他们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父母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父母自己就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要求孩子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父母也要率先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❷情绪传染、家长传递正能量
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的心态了。因为我们的心态不仅影响到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心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武汉市有一位池女士,她与自己的孩子关系很融洽,平时很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她谈到:自己不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里。有次因为工作原因,心情不好,孩子向自己讲述在学校的趣事,自己没有用心听,孩子的情绪一下由兴致勃勃转到了很低落,当时就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后来就尽量改了。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要放松心态。即便是育儿专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样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么一想,我们就没什么好紧张的了。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提醒  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做不到言传身教时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二、奖励惩罚孩子要有方法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奖励和惩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它们可以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但是奖励和惩罚都是有技巧的,如果应用不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❶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
奖励有强化行为的作用,如果宝宝因为某一行为(如自己吃饭)得到某种奖励,那这种行为就得到了强化,以后会更容易发生。所以,如果宝宝表现出家长所希望的行为,如有礼貌、自己穿衣服、吃饭等,都要给予奖励。
惩罚可以使某种行为消退,因为惩罚能使宝宝把这种行为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宝宝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意、无意犯一些错误,这需要分清性质适当予以惩罚。属于宝宝好奇、没有经验而犯的错误,需要正面引导,不可粗暴惩罚。
❷注意奖励和惩罚的方式
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宝宝真棒”、“太好了”等语言,对宝宝微笑、拥抱、鼓掌、抚摸头等行为,还有一个小贴画、一朵小红花、宝宝喜欢的一本书、一个玩具等,都可以起到奖励的作用。惩罚的方式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采用一些含蓄的惩罚方式,比如借助故事适当加以引申发挥,旁敲侧击,委婉批评;如果宝宝很好胜、很倔强,那不妨采取冷处理,使宝宝自省,切记不能体罚。
❸奖惩要及时
如果宝宝早上按时起床,一定要在起床后就及时奖励,如说:“宝宝今天起得早,妈妈真高兴。”这样能巩固良好行为,而不要在一两个小时后再奖励。
惩罚也应及时,即发现宝宝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比如宝宝摔玩具了,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并要求他立即把玩具拣起来,而不能等时过境迁,再来惩罚他。
三、正确调试家长的攀比心理
说到攀比心理,我觉得家长的攀比心理可能比孩子的攀比心理更需要加以重视。因为家长的攀比心理,不仅会给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而且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孩子的攀比心理有些并非来自他们自身,而是来自家长。一位中学生说,其实我们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学生的压力有些是家长带来的。家长总喜欢拿我们和别人进行比较。
1、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个体,而不是家长个人愿望的载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发展能力,身体条件。每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具体情况。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孩子之间没有绝对的可比条件。家长应该注意克服自己性格和心理方面的一些弱点,尽可能避免把社会上***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