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京郊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京郊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doc

上传人:endfrs 2018/2/12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京郊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京郊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北京盛世富民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王波
1 京郊肉羊产业概况
京郊肉羊产业的总体水平
目前,羊肉市场呈现整体繁荣的景象,有力地推动了京郊养殖业的结构调整,肉羊已成为京郊发展最快的养殖业之一,养殖肉羊也逐步成为京郊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几年,肉羊养殖小区和养殖户迅速增加,肉羊年出栏量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大兴、昌平、顺义和门头沟等地区的肉羊养殖已形成规模,这4个区出栏的肉羊已占到京郊肉羊出栏总量的67%。
京郊肉羊产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意义
北京三面环山,西部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部属燕山山脉,两山脉在昌平县关沟交汇,形成“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的态势。其中,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7个区属于山区县,占全市面积的一半左右,这些地区具有养羊的资源和地理的天然优势,对全市的养羊业等畜牧产业,乃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京现年消费羊肉7-8万吨左右,需要活羊700至800万只,而北京市年出栏肉羊仅300多万只,羊肉的自给率较低,约2/3要从河北、天津和内蒙古等地区引进,京郊出栏肉羊仅占北京羊肉市场的30%左右。大力发展京郊肉羊产业,既符合市场导向,又符合北京整体的产业布局调整,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京郊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良种覆盖率低,品种改良进程缓慢
尽管我国在引入国外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良种普及率较低,采用专门化的肉羊品种作为杂交父本也仅限于小范围的试验阶段。京郊羊肉生产主要以地方品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育肥,与具有体型大、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肉质细嫩和繁殖力高等特点的专门化的肉用羊品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草场严重退化,单位面积产值很低
天然草场和草山草坡仍然是京郊地区的主要放牧地,多年来,许多地区单纯盲目地发展牲畜数量,掠夺式地利用天然草原,加上滥垦、乱挖和鼠、虫害的严重破坏,致使各类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30%-50%,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严重,草地生产力逐年降低,单位面积草地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单位面积草地产值只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荷兰的1/50。草地的“三化”严重制约了京郊养羊业的发展。
规模化饲养比例小,生产水平低
虽然近年来肉羊生产已成为京郊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行业,不少地方出现一些规模养殖场户,但一家一户小群体散养的饲养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管理粗放,靠天养畜。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分散经营和粗放管理方式,不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不利于采用先进实用的综合配套技术,不利于抗御自然或人为灾害,难以对羊肉及其产品进行深加工研究和开发,难以形成有影响、知名度高的名牌羊肉产品,难以有效地进入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制约了肉羊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生产水平难以提高。
资金和科技投入少,基础设施差
养羊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良种繁育、饲料加工、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产品销售等不配套,难以形成和建立完善的肉羊生产体系,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远郊区县,天然草原的围栏、引水灌溉工程、退化草原的改良更新、人工草场的建设以及养羊业的配套设施等基础建设缺乏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