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诗词五首.doc.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词五首.doc.doc

上传人:slpouy 2015/5/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词五首.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5、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重点难点
1、品析诗歌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电教方式
多媒体
德育要点
学****古人良好的生活态度及爱国爱家的思想
教时安排
本课共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基    本    内   容
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一、学****饮酒》
(一)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由《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导入《饮酒》
向学生介绍“五柳先生”之来源。
 
 
 
 
 
 
 
1、断句: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韵脚:
喧、偏、山、还、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