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
麦泉云
淹溺
据流行病学统计,全世界每年因溺水而死亡者约几十万人,经复苏抢救而存活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遗留持久性的脑损害。淹溺在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中占第3位。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溺水的原因
发病机制
主要临床表现
急救
概念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病症。多发生在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
溺水的进程很快,若抢救不及时一般4~6min即可呼吸心跳停止死亡。研究指出,溺水者溺水6~9min死亡率达65%,超过25min,就可100%合并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但是,若在1~2min内得到正确救护,挽救成功率就能达到100%。因此,溺水急救必须分秒必争。
溺水的原因
一. 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
人落水后,水,泥沙等杂物阻塞呼吸道,或者因呼吸道痉挛而引起缺氧,窒息,死亡。此种溺水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老人,以不慎落水多见,偶有投水自杀者。意外事故,如有洪水,船只沉翻等也是重要原因。
溺水的原因
二. 熟悉水性而遇到意外的情况
1. 手足抽筋是最常见的。主要是由于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水温偏冷或长时间游泳过于疲劳而引起。小腿抽筋时
会感到小腿肚子突然发生痉挛性疼痛。
2. 有时因潜水或跳水入到浅水而造成头部损伤或颈椎损伤而发生溺水。
溺水的原因
3. 有时候(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会因为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引起意识丧失,而发生溺水。
4. 还有一种就是本身会水,在游泳的过程中因为不慎吸入少
量水进入气管而引发咳嗽,由于没有恰当处理,反而坚持
继续游泳,在头沉入水下的过程中呛咳,引起的大量水引
入肺部,造成溺水。
发病机制
干性淹溺
因为溺水紧张,惊恐,寒冷等因素强烈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喉头和支气管痉挛,造成急性窒息和缺氧,还可反射性的心脏停搏
01
02
s
湿性淹溺
因为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等经口鼻进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阻塞和肺组织损伤,阻障气体交换,引起机体缺氧和CO2储留
淡水淹溺
1. 淡水淹溺因为淡水渗透压低,可迅速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肺泡壁上皮细胞受到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肺泡塌陷,进一步阻碍气体交换,造成全身严重缺氧。淡水进入血液循环,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氧及低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