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word教学案例.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word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aisheng191 2015/5/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孟子语录》word教学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孟子语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熟练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和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简介导入(介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孔子,引出“亚圣”孟子)。
1、介绍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
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鱼”和“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读法。
2、齐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停顿及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依据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
欲:想得到的。
亦:也。
得兼:该词位置前后颠倒,应作“兼得”,译作“同时得到”。
舍:舍弃。
2、“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讨论,畅所欲言,交流汇报。重点理解“义”的含义。
舍生取义: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做不义的事。
义:指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
(教师举例说明)
3、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写出文章结构提示(幻灯片出示)。
4、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文章主旨: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
四、感悟升华。
1、讲讲你知道的历史上舍生取义的故事,教师引导(雷锋、邱少云、任长霞等等)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2、幻灯片出示08年地震的图片及故事,感受更深层次的舍生取义的含义。(讲述谭千秋的故事)
3、出示舍生取义的名言及孟子名言。(幻灯片)
五、拓展延伸。
思考: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学生交流,谈谈自己的观点。
(如: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乐于助人等等)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关于生命的思考》。
板书设计:

舍鱼
熊掌
舍生取义

舍生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课堂上,我没有一句一句去教学生理解课文,而是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范读,学生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自己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联系历史及生活中的实例来突破本文难点“舍生取义”的,结合学生已知的历史故事或者现代生活中的人物,引导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一词语的意思,明白了“舍生取义”是古代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同时,体会到作者孟子高尚的情操,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了,我讲到当你面对
“鱼”与“熊掌”这两种物质,如何作出选择时,有一个学生这样说:“我也会像文中那样选择熊掌的,我认为鱼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我可以把它放生而选择熊掌。”另一个学生说:“我选择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