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石钱滩勘探水文地质.doc

格式:doc   大小:168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钱滩勘探水文地质.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2/14 文件大小:1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钱滩勘探水文地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一)地质构造的控水作用
本区主干断裂多为压性或压扭性,派生断裂多为扭性或张性,共同组成错综复杂的导水系统。一般压性结构面上强烈挤压错动的产物-断层泥起阻水作用,成为分隔这些系统的界面。当断裂与地下水流向相交时,向水一侧的破碎岩块便充水,在地形有利处,地下水沿界面溢出,形成泉流(见插图5-1)。
褶曲构造的控水作用,主要表现在中新生界碎屑岩含水岩组,以下述两种情况最为突出:
1、向斜富水并易形成自流盆地。由于本区第四系厚度不大,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内部构造。在较大向斜轴部常常是一些洼地。如卡拉麦里山以南的洼地,在白垩系、新近系的碎屑岩地层中均赋存有自流水。
2、背斜轴部及倾没端富水。乌晋迪苏267、268号泉就是由于背斜轴部纵张裂隙发育而富水,其上部隔水层被侵蚀后形成上升泉。
本区地下水的运移、贮存与分布明显受构造的控制。发育于中、新生代地层中的向斜构造多富水,并且形成若干小型自流盆地;背斜的轴部和倾没端,亦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
(二)地貌、岩性控水作用
地貌在某种意义上是构造和岩性的反映,同时它又是影响地区的气象因子。所以岩层的含水类型、富水性以及地下水的活动都与一定的地貌相适应,表现其特有的组合。在北塔山、天山的高中山—中山区,构造复杂,岩石破碎,雨量充沛,无论是基岩裂隙水或是河谷孔隙潜水均较丰富。而低山丘陵区,新构造活动减弱,裂隙多被充填,雨量稀少,因无常年地表水流,缺乏沟谷潜水,基岩裂隙水也较贫乏。地势较低的平原中新生界碎岩类中广泛贮存着孔隙裂隙层间水,但仅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层富水性较弱。松散岩类的分选程度及含泥成份的多少,对其富水性和含水的均匀性有显著影响。冲积层富水性强且较均一,而洪积层富水性弱且含水不均一。
(三)气候条件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区以木垒、奇台、,;,;准噶尔东界山以二台、,。这说明降水量与泉平均流量几乎呈线性相关。
气象要素的分配特征,既反映了地下水补给源的丰贫程度,亦表现了岩层富水性在相同地质构造、岩性、地貌条件下的差异。说明干旱地区补给水源是影响地下水的决定性因素,而地貌、构造、岩性则是地下水贮存的前提条件。
二、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组的划分
(一)基岩裂隙水
由于各个时代地层的成岩特点及其所处空间的自然环境的差异,赋存其间的地下水,在运移、富集及补给排泄方面都有所不同。出自古生界各含水岩组的泉流总量相差十分悬殊。下面按含水岩组分别叙述:
1、志留系含水岩组:主要见于卡拉麦里山区,露头范围很小,岩性为砂岩、页岩及部分喷出岩。出自该组的泉水极少。
2、泥盆系含水岩组:岩性以喷出岩,凝炭质碎屑岩及砂岩为主。据调查60个泉,—13升/秒,其中大于1升/秒的有20个。占33%;,占35%。
在SK12、SK20、SK21三个钻孔抽水试验结果。,。总的看来,泥盆系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在中山区为中等富水;低山丘陵区及平原较贫乏,富水性一般是不均一的。
3、石炭系含水岩组:分布相当广泛,岩性多喷出岩、凝灰碎屑岩、砂岩。是本区主要含水岩组之一。—44升/秒,其中大于1升/秒的有22个,约占25%;,占32%。
通过钻孔抽水试验,,单井涌水量<10吨/日的钻孔位于卡拉麦里山至近沙漠地区。由此可见,该岩组一般含水贫乏,为富水性不均一或极不均一的岩层。地下水埋深通常不超过30米。
(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
准噶尔盆地北部、东部地区,以及卡拉麦里山前坳陷的中、新生界碎屑岩中,均赋存有这种类型的地下水。地层剖面多为砂岩、砾岩与泥岩互层。其时代越新,成岩作用越差。白垩系—上新近系通常为半胶结的岩石,有不少夹层几乎松散状态,故以孔隙含水为主。由于地层呈缓倾斜产状,地下水常以承压的层间水出现。在地形低洼的向斜构造常形成小型自流盆地。
本区碎屑岩类层间孔隙裂隙水为褶曲储水构造型。在卡拉麦里山以南的洼地,中新生界构成一大型向斜,洼地处于向斜面北翼,地层大体组成向南倾的单斜,近山倾角较陡,达30°,近洼地一般小于10°,地层走向垂直沟谷,利于补给,而倾向与地形一致则易于形成自流水。大井至红砂泉一带的钻孔,揭露上新近系及白垩系自流水,—,—800吨/日。
中生界及新近系为一套厚度较大的碎屑岩红色建造,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