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有感
廖蕾
作为从教20余年的老教师,面对新世纪条件下教育与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我常常独自思考着,学生更喜欢怎样的方式方法,应该如何去筛选教育、教学内容,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等等。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仍然感觉不是那么理想。最近,偶然听说芬兰的教育是全球最好的教育,而且学校又布置了必须通读一本书的任务。因此,暑期,我让先生帮我自费买回了《芬兰教育给教师和父母的45堂必修课》。当我拿到这本书后,就急不可耐地阅读起来,而且是一气呵成地读完了它。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如此饥渴地这样阅读过某一本书,因为,在我脑海里有太多的教育异化问题,让我困惑与苦恼,我急于寻找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科学的教育,到底怎么做我们才是正确的。
本书作者陈之华女士是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视觉传媒硕士,现为自由作家与专栏作者,曾在美国开设个人工作室,是西非洲卡拉巴大学艺术系客座讲师、芬兰赫尔辛基国际妇女会理事,除本书外,还著有《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等书。她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是一位最懂芬兰教育的妈妈写给中国父母的书。本书是她对芬兰教育全面了解后的纵深解读。
芬兰地处北欧,在我的印象中,那里是非常寒冷的,对于它的基础教育,以前我还真没关注过。但是,当我读罢此书之后,我感觉到了她的温暖,她让我看到了我内心世界的生命窗口,看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这个“苦寒”的北极圈小等”,让我多次心情翻滚,动容落泪。
芬兰的教育成就,就是把所有的“根本”与“偶然”,都去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之后,所产生的种种“必然”。在书中有一段记录,说的是某国的一个考察团问芬兰的一个校长,芬兰到底怎么才做到了这种地步?芬兰校长的回答令人“震惊”,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啊。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
讲到芬兰中学生的高素质和高度评价,难道是芬兰小孩特别聪明,每天废寝忘食地读书?或者是家长每天要陪读到深夜,还是大小考试压得学生和老师都喘不过气来?其实,芬兰孩子的上课时数,比起多数国家都少得多;功课从没有多的做不完,周末或假期的作业不会让孩子忙到不能好好休闲。寒暑假就是放松休息的假期,甚至,根本也没有什么寒暑假作业。例如,他们在教数学时,是在课堂上演练灵活多元,着重题型的理解与课堂的讲解,上课时间也不会占用其他课程,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的内容,就不花额外时间去重复演算,让学生有自行消化吸收的空间与时间。又如,芬兰教师教学游泳,是先“玩”水,而不是马上学“游泳”,先让大家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轻松游泳的乐趣!这种看似既不严谨,又不要求动作标准,而用体验、鼓舞法的“玩乐”教学,却能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畅游!芬兰教育的根本理念在于国家和社会没有本钱让任何一个孩子被制度早早地去“筛选”,从而贴上“落后”的标签。
芬兰早就认识到,孩子一旦跟不上学习,如果不从制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