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2015年就业指导讲座.doc

格式:doc   大小:42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5年就业指导讲座.doc

上传人:cjc2202537 2018/2/14 文件大小:4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5年就业指导讲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建建筑学校
顶岗实习和就业指导手册
校招生就业科 2015年4月印发

2013级顶岗实习和就业指导手册大纲
就业解析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应聘前准备工作
四、面试技巧
五、实习生安全注意事项
六、毕业生就业各项表格须知
七、招生就业科联系方式
一、就业解析
1、什么叫就业
就业,就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经济和其他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并借以获取劳动报酬。一般人理解为找工作、挣钱。就业是全社会所有具备劳动力的人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这个道理要说起来一大堆,实际上道理非常简单,人的本质是劳动,人活着就要吃穿住行,否则生命将无法维持,要维持生命,就得工作,就得挣钱,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
2、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原则是: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面向基层、加强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以及学以致用,人尽真才。
3、我们国家毕业生就业机制是什么
    今后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4、什么是“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 
供需方面是指供方:毕业生的培养单位,如大专院校、中专学校等,与需方:各用人单位,在一起经过充分协商,提出分专业,分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就业方案。学校与用人单位也可相互直接联系,学校向用人单位介绍本校的专业培养、使用方向以及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而用人单位则向学校介绍本单位的情况、需要毕业生的情况以及具体要求,双方协商落实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方案。双向选择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与毕业生直接见面洽谈。
5、双向选择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1)集中、统一的双向选择洽谈会。在某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就业部门邀请各有关用人单位,在指定地点,公开选择、录用毕业生,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择业范围、就业意愿及主观条件,对照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与用人单位洽谈协商,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定就业协议。
(2)用人单位分别到学校直接选拔录用毕业生。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条件要求,以及毕业生个人条件,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落实就业岗位。
(3)毕业生自荐。毕业生根据学校公布或自己获得就业信息,持学校发给的推荐表及其他有效证件,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上门与用人单位洽谈,签订有效的就业录用协议。
(4)毕业生通过学校推荐,与用人单位信函往来落实就业单位。
6、
毕业生择业有哪些程序 
(1)了解政策。例如要知道毕业生就业有些什么规定,去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有何规定等。
(2)收集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如果没有用人信息,择业则无从谈起,因经必须多渠道的收集需求信息,并从中整理和筛选。
(3)确定志愿。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志愿。
(4)双向选择。毕业生通过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介绍自己的情况,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尽可能多的资料,进行充分的双向选择。
(5)签订协议。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后,毕业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书,规定有关的权力和义务。实际上到这一阶段,择业程序基本结束。
(6)报到上班。学校公布就业方案后,毕业生按就业方案在学校领取就业推荐表,到用人单位报到上班,第一次择业过程到此结束。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1、中职生在职场上地位
据调查,从目前招聘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和“学历”不是简单划等号,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中职生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年龄较低,可塑性强。初期可以用为技术工人,参加工作后随着个人能力的发展又可以慢慢成长为有专业技术及管理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
2、树立新型择业观,提供理智择业
(1)能发挥自己作用的职位就是“体面职位”。
(2)第一次面试能就业就不要等“下次”的机会。
(3)“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树立
(4)不要怨天尤人,着力在学校期间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5)树立良好的就业道德观念, 不得随意毁约
3、不再可以随便犯错“理念的树立”

4、什么样的学生受欢迎 
(1)有真才实学的优秀生极受欢迎。
(2)用人单位喜欢学生干部。
(3)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十分抢手。
(4)用人单位喜欢全面发展的学生。
(5)用人单位喜欢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学生。
(6)有通才的毕业生受欢迎。
(7)用人单位喜欢专业思想牢固、能吃苦耐劳的毕业生。
(8)有专长的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
5、什么样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 
(1)求职目标不明确的毕业生。
(2)行动被动,不善思索的毕业生。
(3)读书时代已热情燃尽的毕业生。
(4)不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