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井田开拓概念.doc

格式:doc   大小:13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井田开拓概念.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8/2/16 文件大小:1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井田开拓概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井田开拓概念
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
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二、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

(1)立井(2)斜井(3)平硐(4)综合

(1)采区式(2)分段式(3)带区式
+开采水平+阶段内布置方式
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


基本原则:
(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集中,简单
(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
(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
(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
(5)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
(6)考虑煤质、煤种区别
第二节斜井开拓
主、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斜井开拓。
一、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
片盘斜井开拓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典型的片盘斜井如下图所示,其井下部分有一个下山采区。井田沿煤层倾向按标高划分为若干个分段,每段相当于采区的一个区段, 倾斜长度适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惯上称为片盘)

自地面向下沿煤层开一对斜井,直至第一片盘下20~30m,在第一片盘上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第一片盘回风巷,在第一片盘下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片盘运输巷,然后,经平或斜石门掘进上煤层的超前平巷及开切眼,即可开始第一片盘的回采
:采煤系统、运矸系统、通风系统。
:系统简单,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斜井可沿煤层掘进施工便利,能够进一步了解煤层赋存情况。
缺点:矿井内不能布置较多的工作面,矿井生产能力小;容易出现掘进与生产相互干扰,对地质变化适应性差。
:适用于煤层埋藏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井田走向长度和倾斜宽度不大,煤层埋藏不深的小型矿井。
(目前工作面单产能力提高,片盘斜井可建成大型矿井)
二、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
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向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
:采煤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
:矿井基本建设投资少;可充分利用各种设备、设施和开拓巷道;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有利于矿井稳定生产。缺点:矿井涌水量大、***等级高时,下山的通风及排水较困难。适用于煤层倾角小,***含量小,涌水量不大,井田倾斜长度较短的井田。
三、斜井盘区式开拓
近水平煤层,一般采用盘区式布置。斜井盘区与斜井单水平采区式的区别在于斜井盘区的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可以并列布置在井田倾斜的大致中央。
四、斜井井筒层位选择,井筒装备及坡度
(一)斜井井筒层位选择

适用于煤层赋存稳定,煤质坚硬及地质构造简单的矿井。

斜井布置在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岩层距煤层距离不小于15~20m。一般用于开采倾角较大的煤层

当煤层倾角较大或较小时,斜井可采用穿层布置。
(1)顶板穿层斜井
倾角小时斜井从顶板穿入煤层的称为顶板穿岩斜井。
(2)底板穿层斜井
煤层倾角较大斜井从煤层底板穿入煤层称为底板穿岩斜井。
(二)井筒装备及坡度
斜井井筒装备由提升方式而定,提升方式又受井筒倾角和
生产能力的影响,见表2-1。
表2-1 各种斜井提升方式的适应条件
斜井倾角
矿井年产量/万t·a-1
提升方式
<17°
>60
带式输送机
<25°
15~60
串车
25°~35°
15~90
箕斗
<15°
<60
无极绳
第三节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主、副井均为立井的开拓方式。
一、立井单水平带区式开拓
一般带区式布置多采用对拉工作面:两个工作面共有一条运输平巷(斜巷),两个工作面中的煤相向运输
1、井巷开掘顺序:
2、生产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
3、优点: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通风线路短并有建井速度块、投产早。缺点是上山阶段的分带回风是下行风。适用于煤层倾角小于12°,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埋藏较深的矿井。
二、立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1、井巷掘进顺序(学生分析)
2、生产系统
采煤系统采煤工作面出煤经区段运输平巷、区段石门、区段溜煤眼、采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在运输大巷装车,电机车牵引载煤列车至井底车场卸载后,由主井内安装的箕斗将原煤提至地面。
排矸系统掘进巷道所出之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