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教学设计-刘新沂-直线的斜率.doc

格式:doc   大小:18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设计-刘新沂-直线的斜率.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8/2/18 文件大小:1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设计-刘新沂-直线的斜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直线的斜率”是苏教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的第一节,,学习的方法是重要的,为今后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启下的作用.
,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山坡的倾斜程度的刻画,类比得出直线倾斜程度的刻画;另一方面,斜率是通过直线上两点的纵坐标的差与横坐标的差的比来计算的,.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归纳、矫正实现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理解和观察学生动手操作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在直线斜率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概念直接捧给学生,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复探究、反复矫正实现概念的逐渐形成.
三、设计思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由山坡的倾斜程度类比得出直线的倾斜程度。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知道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
;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感受直线的方向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探究与活动,亲身体会要研究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即研究直线斜率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辩证的看待事物的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增强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问题驱动
双边活动
设计
意图
学生
教师
问题1:初中时我们学过哪个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问题2: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
学生借助课本
检查、分析并点评学生的解题过
以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联想、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自学质疑
y=-2x+2,y=x+2图像,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问题3:确定直线位置的要素是什么?
问题4: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一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
问题5:一点和直线的方向(直线的倾斜程度),点可以用坐标来刻画,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刻画?
问题6:你能写出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吗?
问题7:你知道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及范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