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眉山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眉山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5/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眉山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眉山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地震监测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和2个自动监测站,实现全省资源共享,地震监测环境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城乡抗震设防能力不断增强。我市将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审查的必备内容,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逐步规范化;积极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全市已建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13个。三是地震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修改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成立了市综合应急救援队和应急志愿服务大队;在市中心城区建成了应急避难场所,新建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和仁寿、洪雅县2个分库;配备和升级了应急救援设备和装备,切实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四是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成效显著。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和重大历史地震纪念日等系列活动,采取知识竞赛、设街头宣传站、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及普法活动。五是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扬
“三自”精神,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将灾后重建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各项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完成;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各项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
(二)“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一是震情形势异常严峻。眉山地处中国大陆重要的南北地震带上,洪雅县、仁寿县位于总岗山-柳江-峨眉山断裂地带和龙泉山断裂地带,彭山县、丹棱县位于新津-蒲江断裂地带,全市地震基本烈度VII度,属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类重大工程建设等又增加了地震形势的复杂性,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社会需求日益增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地震安全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是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和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努力缩小防震减灾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形势。

一是防震减灾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经费保障缺口较大,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较差。城市基础设施、高层建筑和重大工程等各类建筑物在分布、抗震能力、抗震设防上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民居建设大多抗震能力差。三是地震活动监测能力不足。全市仅有2个地震监测台站,无前兆观测项目,难以对眉山地区地震活动提供趋势分析依据;烈度速报能力和预警能力空白,尚不能满足各级政府指挥抗震救灾的需求。四是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少,知识缺乏,救援设备落后,升级换代缓慢,应急救援处置、保障、检查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区县及基层防震减灾工作总体能力比较薄弱。
二、“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形成政府主导、军地协调、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重视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需要,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坚持全面防御。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面预防,促进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
坚持公共服务。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丰富公共服务内涵,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建立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提升能力。全面提升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充分发挥地震科技的支撑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努力提升防震减灾基础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完成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建成地震前兆信息中心,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