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护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卫生防疫机构。
(二)职业范围及职业岗位
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
(三)专业概况
本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教育部、卫生部确定的全国护理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聘请国内外知名护理专家知道教学。具备完备的护理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有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各临床基地带教能力强。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①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与急救的护理配合;了解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②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③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④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①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②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③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④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能力和护理能力。
⑤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⑥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较好的英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⑧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⑨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⑩具有良好的适应第一线工作环境的基本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①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人文素质: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
③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慎独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毕业生除获得护理专业大专学历毕业证外,还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
四、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详细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使课程体系设计由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向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转化。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对内容相互关联的、具有综合可能条件的课程适当整合成一门课程,改变专业教育中每一领域所需知识和能力分散几门专业课程来完成的现状。
学时安排方面,优先安排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体化课程;未经优化和重构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为原则;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扩大知识面方面的课程,采用讲座、选修、自修等多种形式安排。并保证学生至少有8个月时间到医院专业实习。
根据专业领域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服务的职业领域,参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适应不同岗位能力培养的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化课程,便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训课(实验、模拟训练)和实习(见习、顶岗实习)。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采用教学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