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exp2-王浩文.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exp2-王浩文.doc

上传人:xyb333199 2015/5/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exp2-王浩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王浩文
实验项目
名称
实验四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2、掌握二极管包络检波原理。
3、掌握调幅信号的频谱特性。
4、了解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的优缺点。
5、了解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和解调的优缺点。
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
2、PAM/AM 模块
3、频谱分析模块
4、20M 双踪示波器一台
5、连接线若干
实验内容
1、观察常规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2、观察常规双边带调幅波形的频谱。
3、观察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形。
4、观察常规双边带解调的波形。
实验原理
1、常规双边带调幅原理框图:
2、AM 解调原理框图
3、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在线性调制器中的调制信号m(t) 若没有直流分量,则在相乘器的输出信号中将没有载波分量。由于此时的频谱中包含有两个边带,且这两个边带包含相同的信息,所以称为抑制载波调制。这两个边带分别称为上边带和下边带。通过调节“调制深度调节”,从调幅输出端可以观察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4、抑制载波双边带解调
抑制载波双边带解调不能采用包络检波来解调。由频谱可知,如果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点位置,即可得到原始的调制信号频谱,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解调中的频谱搬移同样可用调制时的相乘运算来实现。但是解调时需要在接收端的电路中加入载波,载波的频率和相位应该和发送端的一样,故接收电路较为复杂(所以本实验中没有给出抑制载波双边带解调电路)。解调原理框图如下:
实验步骤
1、将信号源模块、PAM/AM 模块、频谱分析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按下三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1、LED02 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三个模块均开始工作。(注意,此处只是验证通电是否成功,在实验中均是先连线,后打开电源做实验,不要带电连线)
3、使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点“模拟输出”、峰- 左右的正弦波, 旋转“64K 幅度调节”电位器使“64K 正弦波”处信号的峰-峰值为1V。
4、用连接线连接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点“模拟输出”和PAM/AM 模块的信号输入点“AM 音频输入”,以及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点“64K 正弦波”和PAM/AM 模块的信号输入点“AM 载波输入”,调节PAM/AM 模块的电位器“调制深度调节”,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测试点“调幅输出”处的波形,可以观察到常规双边带调幅波形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形。
5、观察“AM 载波输入”、“AM 音频输入”、“调幅输出”、“滤波输出”、“解调幅输出”各点处输出的波形。
6、用频谱分析模块(用法请参考实验三)分别观察常规双边带调幅时“AM 载波输入”、“AM 音频输入”、“调幅输出”、“滤波输出”、“解调幅输出”各点频谱,以及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时各点频谱并比较之。
7、改变“AM 音频输入”的频率及幅度,重复观察各点波形。
8、改变“AM 载波输入”的频率及幅度,重复观察各点波形。
实验思考题解答
1、为什么常规双边带调幅的信息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