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苍南县教育局教研室2009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做好新课程与新教育实验工作,体现“为推进课程改革、发展教师专业、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教研工作宗旨,全面履行教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四项职责并做到:行为规范、活动有效、评价客观,努力为苍南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1、回归课堂,在熟悉的地方寻找风景。继续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深化全员赛课活动,倡导主题式、团队式赛课,召开教师赛课现场推进会,举行县级教师赛课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将全员赛课演变成全员议课活动。
2、抓住要点,紧紧牵住教学质量的“牛鼻绳”。重视教学质量检测与监控,加强考法与评价研究,开展旨在培养教师命题能力的专题培训活动并在中学阶段开展命题竞赛活动,认真做好高中毕业班期末教学质量诊断性测试工作。
3、强调可持续发展,盯住“教学、教研规范”不放。淡化评比,规范评比类型,避免因过多地评比而造成对基层学校教学的冲击。克服教科研追求“唯繁荣”、课堂教学追求“唯美”、教研活动“唯评比”和参加活动与委派任务“唯亲信”现象。加强教学、教研规范制度建设,继续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规范达标活动,强化教研活动设计意识,重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努力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与实用性,把课题研究与改进教学、教师培养、学校特色发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4、加大校本教研与教科研指导力度,重视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技术与课堂教学预设能力,并通过统一印制的《教学预设记录本》、《观课议课记录本》和《教研工作手册》等进行引导与指导。加强学科建设,重视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业务培训工作,开展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比与学科命题竞赛活动,举行教研组建设研讨会暨先进教研组经验交流会。
5、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指导工作,聚焦教学过程管理,狠抓有效备课,举行有效备课培训活动与学校教学管理论坛。积极关注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调整意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教研部门举办的“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研讨会。改革教学调研模式,规范教学调研过程,积极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并把教学调研与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指导结合起来。
6、加强骨干教师队伍与教研员队伍建设,深入了解学科教师专业素质与发展情况, 采用分类指导的思路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活动,运用“大雁法则”培养学科带头人;同时关注中老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研修活动,重视教研文化与教研档案建设,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改革教学蹲点模式,建立教研员教学实践基地,鼓励教研员积极参加学校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工作方略
(一)新课程与新教育一体化行动
1、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改革。在前几年新课程理论培训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强化课程意识,积极开发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师个性特长的校本课程,切实抓好“三课”(课程、课堂、课外),研究“三法”(教法、学法、考法),开发“三材”(教材、学材、习材)。
2、聚焦课堂,关注“素课”,重视效率。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新课程视野,重视课堂教学价值与效益,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克服课堂教学随意性与低效率的现象。淡化评比课的表演性,强化常态课的素实性(又称“素课”)。复习课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努力消除学生上课倦怠感。注意在一些“都需要得到重视的两个方面”之间寻找平衡点:(一)源于教材与高于教材之间;(二)寻找过程与告诉结果之间;(三)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四)解题示范与分析思路之间;(五)问题解决与知识归纳之间;(六)先讲后练与先练后讲之间。
3、本着源于新教育、高于新教育的精神,把新教育实验与实施新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让新教育实验各项目组的实践活动与新课程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共同完善、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服务。另外,要把新教育实验的有关项目组攻关问题作为教科研课题进行立项与管理。
(二)经常化调研,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引领。
1、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更重要。教学调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载体。各年段组除安排一到两次的集体教学调研外,学科教研员要不间断的安排零星时间去参加基层学校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深入常态课堂,带着问题去听课或为了前阶段调研后的行为跟进而下基层再观察、再指导。
2、教学规范是一种教学生产力,要体现既稳定又能与时俱进。要把抓教学常规作为抓教学质量的基础与过程。根据市教研院要求与工作部署,继续深入地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四项教学达标”活动。本着评估工作要有利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