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0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0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rdwiirh 2018/2/21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0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4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时1)
(365—427年),字元亮,号, 私谥“”,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1)幼稚盈室( ) (2)心惮远役( ) (3)非矫厉所得( )
(4)怅然慷慨( ) (5)犹望一稔( ) (6)敛裳宵逝( )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1)奚惆怅而独悲( ) (2)舟遥遥以轻飏( ) (3)恨晨光之熹微(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田园将芜胡不归(__________)
(2)既自以①心为形役②,奚③惆怅而独悲(①介词,_________。②名词作动词,______。③__________)
(3)悟已往之不谏①,知来者之可追②(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4)实①迷途其②未远,觉今是③而昨非④(①副词,__________。②副词,__________。③形容词,__________。④形容词,__________)
(5)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
(6)问征夫①以前路,恨②晨光之熹微③(①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出征的士兵。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句。“问”的状语“以前路”后置。“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zhì (2)dàn (3)jiǎo (4)chàng (5)rěn (6)liǎn
3.(1)xī (2)yang (3)xī
4.(1)何,为什么(2)①让②奴役,役使③何,为什么(3)①劝止,挽回②补救(4)①确实②大概③正确的④错误的(5)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6)①行人②遗憾③天色微明
5.(1)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
(2)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
“归去来兮辞”的理解。
“归去”就离开彭泽而言,可以说是“归去”。“来”就回乡而言,又可以说是“来”。文章从思归到归家,步步叙明,所以合起来就叫做“归去来”。辞,文体名,是一种抒情赋体,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格调与散文不同。

(1)“程氏妹丧于武昌”是辞官的表面原因。
(2)“于时风波未静”是辞官的重要原因。
(3)“质性自然”“违己交病”是辞官的根本原因。
,画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xī) 棹舟(nào) 耘耔(zǐ) 盈樽(zūn)
(yánɡ) 盘桓(huán) 出岫(yòu) 流憩(qì)
(shānɡ) 遑遑(huánɡ) 窈窕(tiǎo) 庭柯(kē)
(yì) 靡途(mí) 东皋(ɡāo) 熟稔(rěn)
,加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人会三起三落,遭遇挫折,万莫灰心,要知来者可追,只要你坚持不懈,相信定会成功。
,二人转笑翻台湾,二人转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轻松幽默的表演会让你开心怡颜,会让你获取教益。
,不得不放弃自己多年来坚守的信条,找关系、托***,混进了政府部门,当了一个芝麻官,开始了他心为形役的生活。
D.《十送红军》是他俩的同一首歌,分别三年来,这首歌的旋律时常地在他耳边盘桓,叫他心醉,叫他心碎。


“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悦亲戚之情话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④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