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讲座.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讲座.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8/2/23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讲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讲座
加乐中心学校法制副校长许开贤(2007年5月)
我很久以前就想和同学们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也是从青少年走过来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犯过很多错误,甚至有很多次差一点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现在想想还后怕。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当时我没有控制住自己,就有可能走上另外一条人生之路,今天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以前我们讲,人不要怕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同志,但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只讲对了一半,有些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而有些错误是不可以原谅的,是必须受到惩罚的,这种不可原谅的错误其中就包括犯罪。知错就改固然好,但如果能少犯错、尤其是少犯严重的错误,岂不更好?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一个人走上弯路,再折回正路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甚至可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二种危险的过程。一是身体上病菌的侵入,二是思想上不良的影响。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有无数病毒在我们身边游荡,我们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控制疾病,一不小心还要生病,一旦生病就要依靠药物及医生的力量来治疗;一个人精神上保持健康也是很不容易的,生活在大千世界中,诱惑无处不在,我们靠自身的良心和道德来约束自己,但有时还会因种种原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要依靠法律和警察来制裁。我们不应该寄希望于医生,等得了病后再打针吃药,而是应该在得病之前多注意预防,尽量不得病。同样,我们不应该寄希望于违法犯罪以后再进行制裁, 而应注重平时的教育,使我们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地成长。所以我想,一个人长大不容易,要经历很多困难和磨难。如果说很多疾病令人防不胜防,那么犯罪应该是可以预防的,婴儿自出生以来,思想就象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最终成为精美的图画还是涂鸦一片,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现在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正逐年增高,并有低龄化趋势,如果我们不重视预防,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所以我把为大家上课作为我的义务。
人为什么会犯罪?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一门学科叫《犯罪学》,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有等级的社会里,犯罪被认为是低等人的专利。纳粹就认为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等民族,具有高贵的品质,宁愿饿死也不会去偷去抢去犯罪,而犹太人是低等民族,是天生的犯罪者,所以为了纯化民族,要把犹太人消灭,雅利安民族应该是天然的统治者。
有的人认为犯罪是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法官的孩子是法官,贼的孩子还是贼。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还有人认为犯罪纯粹是环境的影响,所谓近赤者朱,近墨者黑,所以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父母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学****环境并教育孩子要和好同学在一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有的人认为犯罪是不同文化相冲突的结果,在一种文化背景下不认为是犯罪的事情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就有可能是犯罪。如大家都看过或者听说过的电影《刮痧》,在中国很普遍的治疗偏方刮痧,在美国却被认为是虐待。当然,不同社会不同的时空阶段对一些观点的看法是相同的,比如说抢劫***在任何社会都是被禁止的。
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理论研究还有很多很多,但实践证明,犯罪不是某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某项外在原因充其量只是导火索。犯罪的原因很多,比如说世界观的偏差、家庭环境的影响、对财物的贪婪、虚荣心的驱使、对法律的无知或蔑视等等,青少年犯罪还有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殊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青少年犯罪大约占犯罪总数的一半,而在侵财性或暴力性案件比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案件中更是占到大部分。而且青少年犯罪的重复犯罪率高,并逐年增长,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如何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社会系统工程。
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头脑发热,个性冲动,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片面,特别是缺少换位思考的****惯,一旦遇到自己认为不公平的事情,容易愤世嫉俗,情绪激动,判断对错的能力比较差。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心理双重发育期,往往容易冲动,青少年又容易被所谓的哥们义气迷惑。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就是因为青少年不能理解梁山好汉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作出那些违反法律的事情的,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梁山好汉的行为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了。我们不能因为和朋友好就帮助他做违法的事情。很多案例都是被朋友叫去帮忙的,稀里糊涂就犯了罪。做了哥们义气的陪葬品。这种情况大多体现在暴力犯罪上,比如说聚众斗殴和伤害案件。这类犯罪往往起因很小,可能只是溜冰场上不小心碰了一下,或者是对方的气势压过了自己,甚至只是一言不和,并且这类犯罪往往是群体性案件,有时出于义气、碍于情面而帮忙,一旦发生,轻则拳脚相加,重则拔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