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比较物体的轻重》教案(2025春) 】是由【luzy36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比较物体的轻重》教案(2025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猜一猜、掂一掂以及称一称等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将物体按轻重进行排序。
[科学思维]
通过掂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
借助标准物称量物体轻重,初步掌握使用简易天平称量物体的方法。
[态度责任]
在活动中能够养成认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并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够用多种方法对物体轻重进行比较并排序。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时,能够做到有序、严谨地进行两两掂量并排序。
【教学准备】
[教师];;;、大小相似的纸杯和塑料杯。
[学生];(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比较物体的轻重。 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黑袋子包裹着的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
,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个神秘物体,猜一猜谁最轻,谁最重?你们有什么好方法?(预设:打开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
(揭秘四个物体),过渡: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呢?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多种方法好好探究!(板书课题:比较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充分调查学生对于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让学生意识到比较轻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轻重是通过比较才能描述。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 、回形针、简易天平
探索一:猜一猜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猜一猜这四个物体的轻重,并说说理由。(板书:猜一猜。)
。
:为了更方便记录和交流,我们可以给它们进行排序,并用数字序号表示物体的轻重,把猜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出示排序要求:数字越小越轻;数字越大越重。
,提问:我们猜测的轻重排序一样吗?
:根据同学的猜测,我们发现预测物体的轻重有可能不准,因此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一掂。(板书:掂一掂)
[设计意图]学生基于经验对四个物体轻重进行初步判定,并说明理由,借此了解学生关于物体轻重影响因素的已有认知,又能显现学生的推理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字序号来表示物体轻重并排序。在猜测环节必然会出现差异性结果引发学生讨论,进而进一步提出用掂量等方法比较物体轻重。
2
探索二:掂一掂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如何通过掂一掂,比较四个物体的轻重?(预设并板书:两两有序比较)
:每个小组按要求对四个物体进行掂一掂,并按物体的轻重进行排序,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中。
。
:如果再增加4种物体比较轻重,我们又会怎样操作?再增加更多种物体呢?这样比较有什么困难?(预设:种类太多,操作麻烦,有些物体之间很难比较。)
:掂量法在生活中比较常用,适合种类少、轻重差异明显的物体判断轻重,如果种类多,轻重接近时,就很难用“掂一掂”的方法来判断,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比如,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掂一掂”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以此得出需要有序地、严谨地进行掂量比较。再通过讨论,让学生注意到掂量的方法存在局限性,不适用于种类多、轻重差异不明显的物体,进而引出使用工具称量的方法。
探索三:称一称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提问:如何利用简易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预设:左边放同一物体,右边依次放要测的物体。)
:左边放的同一物体,科学上可以称它为“标准物”,比较轻重的物体都可以以它为标准依次称量。(板书:标准物依次称量)
:我们可以选择什么物体作为标准物?它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标准物应该具有比较轻、小且容易放在盘子里的特点,如:回形针。
,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
: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物体轻重比较科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称量方法以及标准物的讨论和具体操作,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简易天平在测量物体轻重方面更科学、准确。
三、研讨(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提问:用三种方法得到的三次排序结果,哪一次更准确?说说这三种方法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预设:猜一猜的方法在判断同种材质、大小不同的实心物体时,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轻重;掂一掂适合种类少、轻重差异明显的物体;称一称能够比较准确和科学地判断物体轻重。)
: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轻重?比如木块到底是较轻还是较重呢?
:物体的轻重,需要将其与其他物体进行比较才能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研讨,鼓励学生开放思维,避免学生陷入单一的思维定势。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拓展:(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形状、大小相似的纸杯和塑料杯
,提问:这两个杯子谁轻谁重?我们怎样判断?
,发表观点。
:课外和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身边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两个杯子轻重的方法,指向本节课判断轻重的三种方法,即:猜一猜(观察)、掂一掂、称一称,重点关注学生选择的理由。课外实践作业的布置也是希望学生能积极迁移应用本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