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1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相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相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相识和持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相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欢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娴熟数数,驾驭数的组成。
探讨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需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学问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视察、驾驭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洁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学问阅历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留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基础动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依次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育学生类比迁移的实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学问;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育学生的相互合作实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自信念,增加上进心。以情育人,培育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特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2
11—20各数的相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相识的持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打算。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驾驭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意创设情境,在欢乐中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爱好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依次和大小,驾驭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学问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意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结构动身,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视察、沟通、探讨,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探讨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详细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主动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
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学问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慧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主动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胜利。但在整节课中,我忽视了学生估数实力的培育。过重于操作实力的培育,操作时间过多,导致新课没能按时完成。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3
11-20各数的相识详细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晰。同时一年级的小挚友参加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相识上的须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爱好。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学问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欢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应留意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好玩的活动情境。课一起先,通过猜小棒的嬉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调动了他们剧烈的学习爱好。最终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详细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加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联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须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须要特殊剧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绽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主动表现自我,同时也留意用主动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主动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相识到数学的价值。
3. 让学生经验学问形成的`过程。
“数学学问、思想、方法必需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去获得的。”依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结构的实际动身,主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视察、、沟通、探讨,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我并不是干脆告知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嬉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验了数学学问的“再创建”的过程。
,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通过在看尺子提问题时,生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评价、提问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看法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敬重的表现之一。学生在互动中,使学问在沟通中理解,实力在沟通中发展,情感在沟通中体验。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4
11—20各数的相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了解和连续,又是100以内以致更大数的了解的底子,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底子。在本节课讲授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结构特点筹划了一系列动手操纵和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学问使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进程中得到告成的体验,了解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欢乐的事。在讲授筹划进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溢动手操纵,资助学生纯熟数数,驾驭数的构成。
探讨评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需借助图象、操纵等形象的感知才气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学问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创建起相应的数学观点。讲授中,我让学生本身摆小棒,在摆的历程中视察、。如许的操纵景象,使学生的“头脑发轫于行动”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联合”、“情理互促”资助孩子们在操纵中体验,在操纵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洁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学问阅历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基础动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11根小棒摆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四个一小组合作探讨“哪种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有11根小棒”。一方面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学问;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育学生的相互合作实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自动探究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在存眷学习历程的同时,资助学生得到乐成的体验,树立自大心,加强上进心。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单一“你真棒”的评价语,使孩子的答复得不到实时而公道的反馈,讲堂缺乏主动性。同时一年级学生的留意力只能会合十几分钟,整堂课我留意学问的教学,缺乏嬉戏关键,没有充溢变更学生的学习爱好,没有到达我要学的教学结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争取让我的课堂更加生动,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5
《11-20各数的相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相识和持续,。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欢乐的事。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娴熟数数,驾驭数的组成。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视察、驾驭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能使学生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依次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育学生类比迁移的实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学问;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育学生的相互合作实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自信念,增加上进心。促使学生富有特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6
课上,我给学生供应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同时,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为学生供应了很多现实而好玩的数学学习活动,构建了一个充溢朝气与活力的数学课堂。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也有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的概念没有深化人心。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在相识11时,请小挚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挚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挚友则仍旧采纳左边10根,右边1根的摆法。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一再,觉得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刚好的优化。在探讨喜爱哪一种摆法时,选择左边10根,右边1根这种摆法的很少,学生认为10根放一起,数起来麻烦。我在课堂上顺水推舟说,我们就来看这种摆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是11”。而对哪种摆法好这个问题不了了之。所以导致学生在摆十几时,照旧1根1根地数。我想应当引导学生再来探讨,(在那些摆法中加入1捆加1根的摆法)现在你觉得哪种摆法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讨、沟通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
。课堂上没有把握好机会,组织起有效的合作学习。现在想一想,在动手操作摆11以及探讨哪种摆法好等环节中,是否可以支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摆好小棒后,小组或者同桌探讨哪种摆法好?让每一位学生在独立思索后,都参加到探讨之中。
。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学动身,,随时依据学生学的状况调整教学。在课堂上,虽然我发觉“十”的概念建立得不志向,但是碍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接着探究,而是根据原来的设计接着进行教学。虽然课堂上我刚好发觉了问题,可是我回避了。虽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7
相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相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育数感的基础。因而教学时我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沟通,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需驾驭的。
此时,我奇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2秒钟的时间,立刻消逝的方法,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胜利。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简单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育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8
《11-20各数的相识》是一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晰。同时一年级的小挚友参加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相识上的须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爱好。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好玩的活动情境。课一起先,通过问你们喜爱水果吗?老师这里有许多水果,数出你喜爱吃的水果,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然后有让学生抓花生米先估数,再数数,让学生在详细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加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绽开的。犹如学数水果数量时,刚好问你是怎么数的?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外,还可以怎样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相识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建学生参加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老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主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敏捷运用数学。课堂教学应始终要牢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而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数的概念。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9
11-20各数的相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详细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日的相识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晰。同时一年级的小挚友参加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相识上的须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爱好。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学问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看法、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欢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应留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好玩的活动情境。课一起先,通过学校文明校内,和老师一起出去走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调动了他们剧烈的学习爱好。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联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须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须要特殊剧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绽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主动表现自我,同时也留意用主动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主动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
信念。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相识到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经验学问形成的过程。
“数学学问、思想、方法必需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去获得的。”依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问结构的实际动身,主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视察、、沟通、探讨,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我并不是干脆告知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嬉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验了数学学问的“再创建”的过程。
整节课中,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如,相识11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拿出11根小棒有什么方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担忧学生拿出学具后很难维持纪律,不敢放开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而改为看图说话,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动手的时间有点不足。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阅历,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1-20各数的相识》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是我这学期上的一节教研课。经过仔细备课,集体教研,反复修改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生活化的实例相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2、会读11-20各数,知道数的依次、组成和大小比较。
3、引导学生参加学问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初步的数感和实践实力。
在教学设计时我潜心探讨,反复琢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情境导入,激发爱好”环节,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我利用书上“过公路”的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上都有什么,数量是多少,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遵守交通规则和平安教化。但是我把数数的目标支配在了这一环节,孩子们自己数出了数量以后,我又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把图上数量在11~20的全部物体都一样一样的数了一遍。之后让孩子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用11~20各数表示的例子,我又供应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课件出示:钟面,日历一年有12个月,今日是11月4日,运动员身上的号码,门牌号等,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讲了这么多内容以后才进入新课的学习,奢侈了许多时间,使后边重点内容的学习时间不够足够。我应当把这一环节处理得简洁一些,去掉学生小组沟通的环节,把数数的目标移到例1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