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小麦产量与三要素及三要素间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 】是由【niuw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麦产量与三要素及三要素间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麦产量与三要素及三要素间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
摘要:
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三要素(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而其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联性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小麦产量和三要素及其间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研究现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麦、产量、三要素、QTL定位
引言
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是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三要素(氮、磷、钾)是小麦发育生长的重要环节,它们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小麦产量与三要素及三要素间的关联性及其QTL定位是解决当前重大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回顾了小麦产量和三要素的研究进展,接着介绍了QTL技术在小麦产量和三要素的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小麦产量与三要素的关联性
氮、磷、钾是植物获取的最为广泛的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植物的发育、生长和产量。三要素的缺乏和过量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氮元素
氮元素是植物营养中最主要的元素。氮限制最明显的表现是导致植物的蛋白质合成、根系生长、叶片展开等发育过程被抑制,从而抑制了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发育。因此,氮素的供应在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磷元素
磷元素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磷的供应对根系的生长发育,叶片的发育和抗旱性有重要的影响。磷缺乏将导致小麦生长迟缓,叶片变枯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
钾元素
钾元素是小麦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钾的供应对小麦的根系、非生物胁迫的抵抗力及抗寒性有显著影响。钾元素缺乏,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导致小麦的产量降低。
上述三要素的互作对小麦生长和产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要同时考虑三要素在农作物中的平衡、相互作用与调节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
二、QTL技术在小麦产量和三要素研究中的应用
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是基于遗传联锁原理,通过构建染色体上的标记位点和产量等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连锁关系,进行位置基因定位,并分析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生长发育和产量等复杂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的一种方法。在小麦产量和三要素的研究中,QTL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氮QTL的定位研究
QTL定位研究表明,氮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主要与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有关。相关研究表明,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与其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有关。一些QTL已被定位和鉴定,以研究氮素供应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例如,定位了一个主要QTL,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生长后期的氮利用率和干物质产量。
磷QTL的定位研究
磷是小麦发育和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磷的应用水平和养分利用度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的影响。在磷方面,通过QTL定位,已经鉴定出了多个与小麦磷利用相关的区域。定位研究表明,磷利用率与干物质积累和小麦产量紧密相关。例如,通过QTL定位,可以确定一个基因,显著提高磷利用率和小麦产量。
钾QTL的定位研究
钾元素在小麦的发育和产量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钾方面,通过QTL定位,已经鉴定出了多个与小麦钾利用相关的区域,并揭示了其在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中的机制。例如,定位了一个具有较强遗传效应的基因QTL,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可使小麦在缺钾和缺水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三、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三要素研究的深入,应扩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如加强三要素在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开展多基因环节式定位的研究,加强功能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加深对三要素联合调查和肥料配方的研究,构建三要素定位数据库等,以期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支持。
结论
三要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而QTL技术是研究三要素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有效工具之一。未来,应加大研究力度,扩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期为小麦的生产和育种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岩,李英滨. 小麦营养元素调控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鉴定[J]. 作物学报,2015,41(9):1428-1435.
[2] 林云飞,李长志,徐兆华等. 小麦氮利用和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4): 1033-1050.
[3] 黄春娟,胡定辉,陈斌等. 小麦磷营养生理与利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5):75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