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执行和解协议之执行力.pdf.pdf

格式:pdf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执行和解协议之执行力.pdf.pdf

上传人:sftnqws018 2015/5/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执行和解协议之执行力.pdf.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司法实务·�政治与法律����年第��期�
论执行和解协议之执行力�
李科�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摘要:执行和解协议是在执行程序中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变更原执行依据内容的协议,充分�
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执行和解协议内容的合洳�生、真实性和可执行�
性,并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因此,执行和解具有诉讼行为的性质,赋予和解协议�
以拙行力既是维护诚信、和谐的法治社会的需要,又能够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执行效率,具有重�
大实践意义。�
关键词:执行和解协议;诉讼行为;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执行和解协议是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就变更原执行依据�又称执�
行名义�所确定的内容达成的合意,是执行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权利的处分,是双方当事人之间�
意思自治的产物。�从法理上讲,它是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就如何履行其债权债务而订立的一种民�
事合同。该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双方都应当遵守,不能违背。但是,依照我国现行法�
律来看,和解协议的效力是模糊不清的:和解协议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作结案处理;不履行的,�
恢复对原执行依据的执行,而当事人不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法律制裁。由此可见,和解协议效�
力仅建立在双方自觉遵守的基础上,而没有法律强制性的保障,导致在执行实践中执行和解几�
乎丧失存在的意义,甚至不仅不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反而可能成为债务人逃避债务的“烟雾�
弹”。因此,赋予执行和解协议执行力,切实保障双方当事人合意的实现,减少执行工作的不确定�
性,对于执行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执行和解的现行法律规范之分析�
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条规定:“在执行中,�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
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和解协议可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变更执行义务主体。被执行人�
以外的第三人自愿承担被执行人应承担的义务的,经协商,申请人同意的,可以协议变更其为新�
的执行义务人。�二�部分债权的豁免。在执行和解协议中,债权人放弃部分债权。�三�履行期限�
的宽延,债权人放弃期限利益,允许执行义务人对全部债务或部分债务的履行期限延长。�四�履�
行方式的变更,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以物抵债,或约定以其他如债权转股权等更为简便的方式�
履行义务。�
《民事诉讼法》第���条第�款规定: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
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当事人反悔,不履行和�
解协议的内容,从终极意义上讲,执行和解协议也就归于无效。无论是从程序上来讲还是从保护�
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上看,现行法律对于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规定都存在很大弊端。�
作者简介:李科,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
����

�一�程序上失去存在的价值�
从《民事诉讼法》第���条的规定看,执行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