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肝功能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肝功能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肝功能指标特别的临床意义
本贴收到 1 朵 鲜花
胆红素
胆红素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总胆红素 TBIL 的水平<〔〕,其中 70%是间接胆红素,不能从肾滤过。只有直接胆红素才能从尿排出。留意: ,溶血性黄疸时 TBIL<正常的 5 倍〔85μmol/l〕。,任何缘由黄疸, TBIL<500μmol/l。,但是尿胆红素是阴性,说明是间接胆红素上升。 Gilbert syndrome, 这种综合征肝脏组织没有病理组织转变,对机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无需特别的治疗。
三、血清酶学水平
〔一〕ALT、AST
ALT 的特异性比 AST 好。
当 ALT>正常 10 倍,确定有肝损害〔如慢性乙肝〕
胆道疾病时 ALT、AST 上升,但是<正常 8 倍
AST/ALT的比值:〔1〕估量肝脏损害程度:越大,损害越严峻;〔2〕鉴别肝病:酒精肝>2,慢乙肝>1 可能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二〕碱性磷酸酶 ALP
ALP>正常 4 倍:胆汁淤积综合征
ALP>正常 倍,ALT、AST<正常 8 倍:90%为胆汁淤积
ALP>正常 倍,ALT、AST>正常 8 倍:90%为病毒肝炎
〔三〕谷氨酰转肽酶 GGT
90%肝胆疾病病人有 GGT 上升,GGT>正常 10 倍,多由就酒精肝、肝内、外淤胆,原发性肝癌
五、 P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测血液凝固时间,它需要肝脏产生
的维生素 K、蛋白质参与。肝脏受损和胆道梗阻时 PT 均明显延长,导致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值 11-13S,超过 3S 以上为特别,4-6S 时,已说明严峻的肝脏损害预后极差。凝血酶原只能由肝实质细胞产生,半衰期 2 天,在反映肝功能急性损伤方面,PT 优于白蛋白。白蛋白<30G/L 局部病人消灭或将要消灭腹水, 至 25G/L 以下时预后不良,降至 20G/L 时预后极差。PT 消灭延长早于 APTT, 这是由于在肝脏疾病早期仅有因子 VII 水平降低。PT 的长短与围手术期出血的多少可能不完全全都,但仍具有肯定推测出血的价值。INR 值> 禁忌手术各有创性操作;INR<=,一般较少发生术中严峻出血; INR< 是重抱负。术前 INR> 外科医生习惯补充维生素 K,实际上注射维生素 K 订正单纯的维生素 K 缺乏效果较好,而对大多数病人不能有效订正 PT。输注颖血浆可能是目前较为快捷且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补充肝脏疾病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 还可以补充抗凝血蛋白等成分。由于很多凝血因子的半衰期较短,以手术当日, 术前补充为宜。
凝血四项的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本贴收到 6 朵鲜花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正常参考值:12-16 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
用 来证明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
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 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 PT 在正常比照的 1-2 倍最为适宜。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1、正常参考值:-。
2、临床应用: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比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 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试验室,用不同的 ISI 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 INR 值一样, 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 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
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 INR 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 允许范围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 髋部外科手术前 — 深静脉血栓形成 — 治疗肺堵塞 —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 人工瓣膜手术 —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 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 ISI 值。
范围:比值为 -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 秒。
2、临床应用: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 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 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
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 APTT 成为监测一般肝素首选指标。
APTT 特别表现的意义:
一、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临床意义: 1、 延长:
因子Ⅷ Ⅸ 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 Ⅷ削减还见于局部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严峻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
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容活力增加
(原)降解物(FDP)
Ⅷ或Ⅸ抗体,SLE 等.
2 缩短
高凝状态,如DIC 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
性增高等。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堵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1、正常参考值:2—4g/L。
2、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 FIB 增高除了生理状况下的应激反响和妊娠晚期外,主要消灭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 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 FIB 削减主要见于 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 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
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削减:(<)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溶栓治疗
(-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
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响,常见于以下疾病:
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
局部炎症。
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
等
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
增高
纤维蛋白原特别:纤维蛋白原特别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特别,临 床
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五、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 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特别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
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六、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留意事项〔分析前质量掌握〕
1、采血
防止组织损伤,避开外源因子进入。
尽快送检。
避开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
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 释 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
3、抗凝剂选择
推举用 %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挡Ⅴ和Ⅷ降解。
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 1:9。
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马上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