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pdf

格式:pdf   大小:82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5/2/10 文件大小:8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1页
药物化学案例参考答案
案例-1
药物研究的重大失误----“反应停”事件
沙利度胺于1956年在原西德上市,主要治疗妊娠呕吐反应,临床疗效
明显,因此迅速流行于欧洲、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 17 个国家。
1960年左右,上述国家突然发现许多新生儿的上肢、下肢特别短小,
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脚直接连在身体上,形状酷似 “海豹 ”,部分
新生儿还伴有心脏和消化道畸形、多发性神经炎等。 “海豹肢畸形 ”患
儿在日本约有 1000名,原西德大约有 8000 名, 全世界超过 1 万人。

“海豹肢畸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海豹胎畸形”是由于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沙利度胺所引起的。
当时使用的药物是消旋化合物,造成畸胎的原因出自代谢转化产物。 S-
(-)-沙利度胺的二酰亚胺进行酶促水解,生成邻苯二甲酰谷氨酸,后
者可渗入胎盘, 干扰胎儿的谷氨酸类物质转变为叶酸的生化反应, 从而
干扰胎儿的发育,造成畸胎,而 R-(+)-异构体不易与代谢水解的酶
结合,不会产生相同的代谢产物,因而并不致畸。两个对映体都有镇静
作用,若当初生产该药物时将旋光异构体分开,去除 S-(-)-异构体,
单用 R-(+)-异构体治疗孕吐,就可以避免产生畸胎的惨祸。

该悲剧使人们从中吸取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反应停”事件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它以高昂的代价促成了著名的“赫
尔辛基宣言”——这一国际医学界的基本道德标准的诞生。同时,促使
各国政府在制定药事管理条例时规定,在上市前必须进行特殊药理实验
(致癌、 致畸、致突变)项目,也促进了手性药物及手性药理学的发展。

案例-2
奥沙西泮的鉴别
根据 2005版《中国药典》,奥沙西泮的鉴别:取本品约 10 mg ,加盐酸
溶液 15 ml,缓缓煮沸,置冰水中冷却,加亚硝酸钠试液 4 ml,用水稀
释成 20 ml,再置冰浴中, 10 min后,滴加碱性 β-萘酚试液,即产生
橙红色沉淀,放置颜色渐渐变暗。

此试验能否鉴别地西泮和奥沙西泮,为什么?
可以。地西泮和奥沙西泮化学结构的区别是前者在 1 位氮原子上有甲
基,后者在 1 位氮原子上没有甲基。地西泮在酸中水解后生成的 2-甲
氨基-5- 氯-二苯甲酮没有芳伯氨基, 因此不能进行重氮化偶合反应。 而
1 / 11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1页 : .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2页
奥沙西泮在酸中水解后生成的 2-氨基-5- 氯-二苯甲酮可进行重氮化偶
合反应,以此可鉴别地西泮和奥沙西泮。

请用反应式表示奥沙西泮的鉴别反应。

2 / 11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2页 : .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3页
H O
N
NH
2
H
HCl O
N
Cl Cl
N NCl OH
NaNO2 O
Cl
HO
N N
O
Cl




案例-3
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
1912 年,苯巴比妥作为催眠药物在临床应用不久,就被发现是良好的
抗癫痫药物。 1938 年,人们发现苯巴比妥的缩环类似物苯妥英具有更
好的抗癫痫作用,至今成为治疗癫痫大发作的主要药物。 苯巴比妥缩环
的另一个类似物乙琥胺也具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 特别是对癫痫小发作
具有较好的疗效。
3 / 11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3页 : .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4页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 (略)








试探讨这种环的变化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的意义。
在新药设计中,含有环系的活性化合物, 可以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结构
修饰,如环的扩大和缩小、开环和闭环等。将苯巴比妥的巴比妥环转变
成含有乙内酰脲环的苯妥英时, 通过消除一个羰基使环缩小, 但两者都
具有很强的抗癫痫作用。 在对环状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时, 可以借
鉴由苯巴比妥发现苯妥英钠的方法,去寻找活性更优的化合物。

案例-4
合理用药-镇静催眠与抗精神病药物

患者,男, 20 岁,因 “高处坠落伤伴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意识不
清、二便失禁 ”收住入院。经脑外科会诊并结合 CT,确定患者无颅内
损伤,但患者夜间和上午烦躁不安、大声喊叫的精神症状较严重。由于
患者吵闹厉害, 主管医生连续 9 天使用了镇静催眠药物 “注射用苯巴比
妥钠” ,故患者一天内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睡状态。


医生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苯巴比妥为长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物, 当时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
睡状态, 显示患者已有蓄积中毒征象。 苯巴比妥的连续使用不仅可导致
蓄积中毒,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和药效,还容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

4 / 11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4页 : .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5页
根据所学的药学知识,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用药方案?
建议临床医生停用苯巴比妥 (需要时可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 采
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控制症状。

案例-5
伤感的抑郁症

抑郁症还有一个伤感的名字 ---- 海明威综合症。荣获 1954 年诺贝尔文
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以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闻名于世。 1960
年,海明威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医生对他采用电击治疗,而痛苦的电疗
严重伤害了他的记忆力。 1961 年 7 月 2 日早晨,61 岁 的海明威用一颗
子弹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抑郁症与自杀有何关联?医生为什么采用痛苦的电击疗法?
抑郁症是造成自杀的首要原因。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
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设立 9 月 10 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因为当时
医生认为使他康复的最佳手段是电击治疗。

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结局会有所不同吗?
如果他生活在现在,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也许他的病就会得到治愈,
享受到生活真正的快乐。

案例-6
帕金森病

患者,男性, 60 岁,退休干部。诊断帕金森病已 3 年。一直服用小剂
量美多巴。听在美国的亲属说,增加美加巴的用量,可提高生活质量,
于是自行加量。近半年,出现颈部不自主运动和 “剂末现象 ”。医生建
议他加服 “溴隐亭片 ”后颈部颈部不自主动作减少,加用“息宁” (卡
比多巴和左旋多巴的复方缓释片)后,症状波动现象消失。

为什么美多巴服用过量会现颈部不自主运动和“剂末现象”?
这是外周组织中形成大量的 DA 所造成不良反应。 “剂末现象”是指药
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

为什么加服“溴隐亭片”后颈部不自主运动减少,加用“息宁”后,症
状波动现象消失?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通过兴奋多巴胺受体而改善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这
类药物与左旋多巴类药物合用, 不但可以减少后者的用量, 还能控制和
5 / 11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5页 : .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6页
预防后者引起的运动障碍并发症。 在帕金森病的晚期, 左旋多巴类药物
在脑内已不能被充分利用,这时加上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则更为合理。

案例-7
癌症镇痛
某中晚期癌症患者,使用一般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已难以控制疼痛,
为了改善其生活质量,医生给予吗啡镇痛,患者的疼痛得到了缓解,但
又产生了便秘问题。经过咨询,医生在处方中添加了甲基纳曲酮。

甲基纳曲酮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甲基纳曲酮是一个季铵盐类药物,极性大,难以通过血 -脑屏障。作用
于外周μ阿片受体,而产生拮抗吗啡对外周性μ阿片受体的不良反应,
如便秘等。

给患者使用甲基纳曲酮是否会降低吗啡的镇痛效果?
吗啡通过激动中枢μ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同时作用于外周μ阿片受
体则引起便秘。甲基纳曲酮能选择性作用于外周μ阿片受体,拮抗吗啡
对外周性μ阿片受体的便秘作用,但不影响吗啡的中枢镇痛作用。

案例-8
阿片类镇痛药
一位因严重车祸受伤的患者,转院到你所在的医院, 从发生车祸到现在,
原医院已对他使用吗啡镇痛达 4 个多月。 考虑到长期使用吗啡可能导致
药物依赖性,主治医生想换用其他药物。去药房查询,发现如下药物:
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和喷他佐辛。

针对该患者,药物的选用原则是什么?你会给患者推荐什么药物?
使用方便,镇痛效果好,成瘾性小。推荐患者使用喷他佐辛。

上述 4 种药物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可待因的成瘾性小,但镇痛活性也小,常用作镇咳药物;哌替啶作用时
间短,且易成瘾;芬太尼镇痛作用比吗啡强 80 倍,常用于各种剧痛的
治疗,有成瘾性;喷他佐辛属于拮抗性镇痛药物,镇痛效果是吗啡的
1/6,可口服,成瘾性小。



6 / 11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6页 : .
药理药化药事天然药物制剂等--第7页
案例-9
普萘洛尔的发现

为寻找一种可以减少心脏交感神经刺激从而减少心肌需氧量的抗心绞
痛药物,英国药理学家 James W. Black深入研究了有较强的内源性拟
交感活性而未能应用于临床的 β受体部分激动剂二氯特诺的药理学特
性。他认为拮抗剂的作用相当于伪信使, 能竞争性阻断肾上腺素与受体
相结合。
1962年,Black及其同事成功制得可使心脏避免激动的 β受体拮抗剂丙
萘洛尔,但由于其致癌作用而未用于临床,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合成了
安全有效的 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 β受体阻断剂的发现对心血管病治
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Black同时也是第一个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西
咪替丁的发现者。1988年,Black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因药物治疗重要原
理的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与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之间有何种联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