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主笔论文:楷书结构浅谈.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笔论文:楷书结构浅谈.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8/2/25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笔论文:楷书结构浅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笔论文:楷书结构浅谈
摘要:书法是一种艺术,它向读者呈现的是一幅形式图案,作品中每个字、每一笔,都有形、神的构思和塑造,整齐中寓参差,平正中求变化,有安排而无痕迹,守法度而不拘谨,所谓字字刻画,字字天然,这是结构的最高要求。楷书结构严谨,笔法工整,整齐端正。俗话说“横平竖直”,这个“横平”绝对不是“水平”,一般都向右取势,称为“耸肩”。结构是书法三要素之一,掌握好字的结构是学****好书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主笔;取势;倾斜度
书法作品中的每个字都是由笔画(线条)组成的。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圆曲直、俯仰伸缩,源于书家的不同审美观点和不同的结构方法,这样便形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
追溯历史,楷书经历了汉代的酝酿,魏晋时代的创新,到唐代进入辉煌灿烂的时期。一提到楷书人们自然会想到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而古人对楷书的概念与现代人是不一样的。在楷书成熟的魏晋时代,当时人叫“正书”或“真书”。正书规定了点、横、撇、捺、折、勾,后人以此为楷则,所以才称“楷书”,即可做楷模的书法。楷书在距唐五百年前就已完备。唐人尚法度,把正书技法发挥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清代碑学兴起,凡学楷书者,莫不宗法唐楷,直至现在。
书法是一种艺术,它向读者呈现的是一幅形式图案,作品中每个字、每一笔,都有形、神的构思和塑造,整齐中寓参差,平正中求变化,有安排而无痕迹,守法度而不拘谨,所谓字字刻画,字字天然,这是结构的最高要求。楷书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楷书的结构方面浅谈几个问题。
一、关于横平竖直
楷书结构严谨,笔法工整,整齐端正。俗话说“横平竖直”,这个“横平”绝对不是“水平”,一般都向右取势,称为“耸肩”。向上取势符合人的生理特点、书写****惯以及眼睛的观察****惯,横画从心理角度上看,上仰横就像爬坡一样,从低处起笔往右上角伸延,为不甘落后,勇于上进的心态。下斜横就像走下坡路,心理状态相对消极。生理上的功能亢进时,笔压偏重,情绪相对高涨,笔画总是往右上边走。心情低落时,笔画也相对下垂。作为支撑点的腕部或者肘部在书写横画时就像圆规的中心,笔画由左向右,都会出现向上的现象,所以“凡竖皆正,无横不斜”。一条线尽管水平,但是人的视觉往往会认为其向右下方倾斜,所以每个书家的楷书都有特定的横画倾侧取势,即横画与水平线的斜度,一般斜度在5°—10°之间。10°以上为斜横,如“七”字的横画。倾斜度大小是由每个书家的风格决定的,如苏轼、柳公权取势大,颜真卿居中,钱沣取势小,这种取势使工整的楷书活泼起来。为了平衡这个力,在收笔处顿笔或者回笔,取得平衡的效果,一般来说,
“横平竖直”平是用平衡来理解而不是绝对的水平。
在每一个楷书字体中,每个横画的取势都是一致的。在一篇楷书作品中,每个字的横画取势也应该是一致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稳中求险是楷书的高难度。横画的取势,并不是千横一笔,在一个字中横画应有所不同,要求在平衡的基础上加以变化。
隐藏的横画取势。在楷书的结体中,横画倾侧取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写四点底、左右点、曾头点的字,如“然”“弥”等,若将点的中心穿成一条直线,那么线的斜势,即是横画的平行线,倾斜度与横画一致,也绝没有将点写在水平线和倾斜大于横画线上的。带人字头的字,撇和捺的两端连成一条直线,也是平行于横画的。
横画常要作为字体的主笔。所谓主笔,也就是一个字的结构中具有决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