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福州过年传统习俗(共4篇)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福州过年传统习俗(共4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福州过年传统习俗(共4篇)
篇1:福州过年传统习俗
春节要到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习俗,福州也不例外,下面给大家介绍福州过年习俗。
福建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传统,都是吃年糕。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吃完年糕,大人们“攻战四方城”,小孩们嬉笑玩耍,好不热闹。大家都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而大年三十那天晚上自然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了。游子们无论多忙,那天晚上都会赶回家来全家团聚。旧日除夕夜和现在没有太大的变化,三十晚上焚香后,就可以一家子坐在桌边吃团圆饭了。团圆饭的菜品丰富,主要也是鸡鸭鱼肉,还有福州传统美食年糕和米果,以及做成如太极一样的芋泥,寓意着来年年年高升,和和美美,团团圆圆。而到了除夕夜零点的时候,开启大门(而开门者需为一家之主,一般是父亲,希望他在新的一年中能够给大家带来吉祥和福缘)这又称为开正。同时焚香点烛,祭拜天地,家神和祖先,并燃放鞭炮,既表示新年的开始也代表祈求幸福与吉祥。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和初三就可以去拜访亲朋好友,互贺新年。清人吴续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道:“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有女儿出嫁的人家,则要办春酒,让女儿,女婿,外孙一起回娘家团聚。这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到处都是一番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而到了初四清晨,家家户户又要开始焚香“接神”,迎接廿四上天的灶王爷回銮视事。
初五又称破五,照例要吃米果。从初一到初四有太多的禁忌,到了初五就破除了,所以祭祀的供品可以撤,垃圾可倒,稀饭可吃,商店开张,到此春节结束。
初七,人日,小孩节日,煮七种菜为羹。
初八,顺星,群星聚会之期,要拜星君,黄昏的时候点四十九盏灯并放在各地,叫散灯。
初九,玉皇大帝诞辰。祭玉帝和天官。
在福州,正月里也有很多规矩。如正月初一,早上起来开门放鞭炮后,一般不出门拜年,怕触了霉头使得这一年都不吉利。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则去左邻右舍喝酒。这一天也不煮饭,三餐以年糕为主,或者是大年三十晚上做好的饭菜,热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余的,取“年年有余”的意思。初一晚上,各家各户一般早早地上床,要与小鸟儿比赛谁睡得早,――一年当中难得有这么个清闲的日子。
篇2:福州过年习俗
春节要到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习俗,福州也不例外,下面给大家介绍福州过年习俗。
福州过年习俗
福建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传统,都是吃年糕。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吃完年糕,大人们“攻战四方城”,小孩们嬉笑玩耍,好不热闹。大家都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而大年三十那天晚上自然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了。游子们无论多忙,那天晚上都会赶回家来全家团聚。旧日除夕夜和现在没有太大的变化,三十晚上焚香后,就可以一家子坐在桌边吃团圆饭了。团圆饭的菜品丰富,主要也是鸡鸭鱼肉,还有福州传统美食年糕和米果,以及做成如太极一样的芋泥,寓意着来年年年高升,和和美美,团团圆圆。而到了除夕夜零点的时候,开启大门(而开门者需为一家之主,一般是父亲,希望他在新的一年中能够给大家带来吉祥和福缘)这又称为开正。同时焚香点烛,祭拜天地,家神和祖先,并燃放鞭炮,既表示新年的开始也代表祈求幸福与吉祥。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和初三就可以去拜访亲朋好友,互贺新年。清人吴续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道:“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有女儿出嫁的人家,则要办春酒,让女儿,女婿,外孙一起回娘家团聚。这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到处都是一番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而到了初四清晨,家家户户又要开始焚香“接神”,迎接廿四上天的灶王爷回銮视事。
初五又称破五,照例要吃米果。从初一到初四有太多的禁忌,到了初五就破除了,所以祭祀的供品可以撤,垃圾可倒,稀饭可吃,商店开张,到此春节结束。
初七,人日,小孩节日,煮七种菜为羹。
初八,顺星,群星聚会之期,要拜星君,黄昏的时候点四十九盏灯并放在各地,叫散灯。
初九,玉皇大帝诞辰。祭玉帝和天官。
在福州,正月里也有很多规矩。如正月初一,早上起来开门放鞭炮后,一般不出门拜年,怕触了霉头使得这一年都不吉利。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则去左邻右舍喝酒。这一天也不煮饭,三餐以年糕为主,或者是大年三十晚上做好的饭菜,热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余的,取“年年有余”的意思。初一晚上,各家各户一般早早地上床,要与小鸟儿比赛谁睡得早,一年当中难得有这么个清闲的日子。
篇3:上海过年传统习俗
1、上海过年习俗:放鞭炮。
上海人喜欢放一千响、放“高升”、而小朋友则大多放一些“夜明珠”、“飞毛腿”之类的乐趣型的烟花。而以前大都站在阳台上放,“夜明珠”一点燃就往外喷五颜六色的彩弹,小朋友最喜欢,每年过年都有放夜明珠把对面阳台晒的衣服烧了的事故发生,后来就越来越少了。放鞭炮一般集中在零点,还有初五迎财神的零点,总体说来,迎财神的日子要放得比过年多得多。
2、上海过年习俗:看电视。
说到这一点,上海人真的不大一样了。至少在我小时候,春节联欢晚会在上海是很没有市场的,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吃,电视就是个背景音乐,爱开不开,春晚说的段子上海老人听不懂,笑不出来,歌舞还能看看。后来随着南北文化的更深的融合,我们这一代的上海人开始看得多起来,也能跟上北方人民的笑点了。
3、上海过年习俗:年夜饭的保留菜。
和北方吃饺子不同,上海的年夜饭保留菜真的是常变常新。我记得最早流行八宝饭,小朋友每年到最后看到这个都想吐。后来又流行水果羹,现在看来,真是超级没有诚意的一道菜。有一小段时间还流行大王蛇,但后来风头就过了。经过时间的考验,最后留在上海人民过年饭桌上的几个超级熟悉的菜应该是:门腔、松鼠桂鱼(茄汁款)、皮蛋、三黄鸡、红烧肉、虾仁、八宝饭――每家每户应该还会有增补。
篇4:福州传统习俗,祭拜闽王搓“米时”迎冬至
福州传统习俗,祭拜闽王搓“米时”迎冬至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冬至祭祀天地先贤的载的三献祭礼,向闽王王审知虔以敬拜。
古时兵民结合,常常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百姓习武校射,弘扬尚武精神。身着汉服的会员们手持弓箭,英姿飒爽,展示了传统文化中勇武与儒雅并存的一面。
在福州的冬至习俗中,有特别的搓“米时”习俗,“米时”是一种糯米制成的冬至小吃,福州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童谣,民俗都与这冬至搓“米时”息息相关。
搓“米时”时,需将糯米粉搓成丸子,在糖粉中来回滚动,寓意“时来运转”,祈福来年好运,故而成为福州冬至传统中重要活动。活动现场,福建汉服天下的会员们围坐一起,一边搓“米时”,一边互相交流着与“米时”相关的福州童谣和其他冬至习俗。
传统的节日,拥有更适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民俗习惯,无论是穿汉服,还是过传统节日,都是我们应该去传承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