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32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8/2/25 文件大小:1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文学院“汉风余韵”赴徐州开展徐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目录
调研论文: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
采访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人实践报告………………………………………………… 17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问卷调查实践报告………………………………………………… 20
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主撰写人: 参与撰写:
——文学院“汉风余韵”赴徐州开展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昨天
徐州古称彭城,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徐州的汉画像石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明清园林并称“江苏三宝”,又与汉俑、汉墓堪称徐州“三绝”。“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戏马台、泗水亭、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每处历史胜迹,都讲述着一段动人的英雄故事,使人不禁回想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徐州不仅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民间艺术之乡。数千年来,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无数勤劳而智慧的人民群众生息劳作,创造出灿若繁星的地域文化。柳琴戏、香包、邳州年画、丰县糖人……民间文化是劳动人民多彩生活的生动反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竞争力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列的徐州,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徐州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梆子、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徐州香包、邳州年画、丰县糖人贡、邳州跑竹马等8个项目先后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此外,还有沛县武术、邳州纸塑狮子头、沛县泥模、睢宁落子舞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集中分布于邳州市大部分乡镇、新沂市合沟镇及沛县敬安镇,著名艺人有王桂英、衡瑞侠等。2009年12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徐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剪纸,作为中国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徐州剪纸、金坛刻纸)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徐州剪纸首次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填补了徐州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领域的空白。
徐州剪纸的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窗花、顶棚、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绣花纹样(鞋花面等)、特种剪纸等。徐州剪纸内容也由传统的表现手法转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剪纸新作,使内容更加广泛。

梆子戏,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已流行于江苏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剧种之一。梆子戏的表演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有着自己的艺术规律和整套表演程式,将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融于一体。表演以虚拟为主,虚实结合,强调感情真实,节奏强烈,程式上规范严谨,技巧性高,具有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
梆子戏的音乐属板式变化体,以慢板、流水、二八、非板四大板为主,音乐曲牌丰富,约三百余种。声腔主要由陕西、山西梆子衍化而来,在调式、旋律节奏以及语言音韵和演唱风格上,都体现了徐州方言介于中州语系与吴越语系之间,既有中原音韵的厚重,又有吴越音韵的轻柔之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梆子戏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审美性、思想内涵、审美理念及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独特财富。

柳琴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广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继之在徐州又从一般民间小戏衍化为一个有影响并独具艺术个性的地方剧种。1953年,徐州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教局,与艺人反复磋商后,以主奏的柳叶琴为据,正式定命为柳琴戏。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柳琴戏的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值得一提的是,柳琴戏的主弦乐器,从只有两根丝弦的土琵琶,通过改革多次研制相继制成了三、四、五、六弦的多种高中音柳琴。柳琴戏的脚色行当有自己特殊的名称,分小头(闺门旦)、二头(青衣)、二脚梁子(青衣兼花旦)、老头(老旦)、老拐(彩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