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语文教案(汇编9篇)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语文教案(汇编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语文教案(汇编9篇)
语文教案 篇1
1、比一比认一认
教学要求:
1、区分形近字,能够组成词语。
2、驾驭生字"百、去、米、们、朋"的写法,留意笔画,笔顺。相识新的部首"单人旁",并会写。
3、会读句子"我们是好挚友。","我爱吃米饭和白菜。"。教学重难点:
1、区分形近字,并会组词。
2、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学课时: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日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比一比认一认。
二、新授:
1、出示生字。
白百来米门们月朋
2、认读生字。
3、区分生字。找找不同的地方。
4、给生字组词。
5、指名读一读。老师指导。
6、齐声读。
三、小结。
今日区分了形近字。
四、作业。
拓展:还能组哪些词。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
2、指名读一读。
二、新授: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2、认读生字。
3、讲解生字的写法。
(1)老师示范书写生字。
(2)学生书空练习。留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老师巡察指导。
(4)展示作业,讲评。
三、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四、作业。生字各写两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领悟故事隐含的寓意。
2、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实力。
3、揣摩人物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情感,精确把握朗读的语气。
二、教学方法。
1、借助注释,通过提问,师生探讨,相互检测等方式完成字词句的教学。
2、通过朗读,把握探讨的方向,学生分组探讨。
三、教时支配。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朗读,达到基本顺畅的水平。
(二)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三人订正。
(三)师生竞赛:老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毛遂自荐)朗读,学生评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四)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
(五)围绕词义、句义,师生相互提问、解答,问题设计要奇妙。
1、愚公多大年龄?
(1)不到九十岁。
(2)且,将近。
2、“遗男”几岁?
(1)七八岁。
(2)龀,换牙,七八岁。
3、移山是苦活累活的事,“遗男”的父亲同意他去吗?
(1)“遗男”没有父亲。
(2)孀妻,寡妇。
4、有女性参与劳动吗?
(1)没有。
(2)夫,男子。
(六)各大组举荐一人讲解并描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绘声绘色。
(七)在驾驭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师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八)围绕字意、词义、句义,相互拟题测试。
其次课时:
(一)。
1、让学生扮演愚公的妻子、智叟,分角色朗读愚公妻和智叟说的两段话。
2、学生翻译这两段话。
3、老师提问:愚公的妻子说的一段话应以怎样的语气朗读?
关切、担忧。
4、老师提问:智叟说的一段话应以怎样的语气朗读?
轻视、讥讽。
5、让学生揣摩当时两人的不同心理?
(1)愚公妻子:老伴儿,你一大把年纪了,挑运土石,身体能顶住吗?
(2)智叟:你这老顽固,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动,还想移掉两座大山?简直是异想天开!
6、学生归纳两人对移山的看法。
7、通过分析“杂然相许”、“跳往助之”,学生归纳愚公的子孙、“遗男”对移山的看法。
8、老师提问:愚公的妻子、子孙及“遗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说明愚公的举动得到众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孙的一件大好事。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缘由、遇到的困难以及移山的意义。
老师提问,学生作答。
1、愚公为何要移山?
大山堵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义?
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也可用自己语言回答:道路畅通,出入便利。如答“造福子孙”则更佳。
3、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山有何困难?
可从三四个方面回答:
(1)山体浩大。
(2)工具简陋。
(3)劳力不足。
(4)路途遥远。要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4、既然移山困难重重,愚公为何不放弃呢?
因为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大山必能移走。
5、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是靠神的力气移走的,作者为何这样设计结尾?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胆怯 ,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说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6、学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
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7、假如你是愚公,你如何解决大山堵塞的难题?
可开凿隧道,可开拓一条山路、可搬家……
8、在今日,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除了须要愚公精神外,还须要什么?
除了苦干,还要巧干、依靠科学技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老师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们也像愚公一样,下定决心,解除万难。当然,也要学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1、你对课文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充分发挥想象,描写愚公等挖土运石的情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世上每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傲慢自大,也不要自暴自弃,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醒悟的笑颜,世间充溢了勃勃的朝气。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二、初读课文,归纳内容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
板书: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三、再读课文,体会角色
这篇课文中有三个角色,再读读课文,说说你喜爱谁,为什么?四人小组沟通。
1)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子的家,很完备。
2)挑水工:聪慧、和善,在破水罐经过的地方撒下花种,利用破水罐渗出的水浇灌它们。
板书:聪慧
3)破损的水罐:和善,能为他人着想,不但能装半罐水,还能浇灌出漂亮的鲜花。
四、学习其次、三段
1、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三个角色的闪光点,可是破水罐却对挑水工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完好的水罐觉得自己回报挑水工了吗?挑水工觉得他们回报自己了吗?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其次、三段,然后探讨一下。
1)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傲慢。
2)破损的水罐:惭愧、致歉、自卑,觉得没有很好地回报挑水工。
3)挑水工:尽了全力。,奇妙利用,把缺点转化成优点,充分发挥了破水罐的作用,创建了一路花香的奇迹,得到了回报。
2、当破水罐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作用,会对挑水工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
今日破水罐、完好的水罐、挑水工肯定给了同学们不少的启发,你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是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只要擅长发觉,不断改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慧才智,那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是一路花香。
其次课时
一、朗读、复述课文。
二、交谈文中的寓意。
三、指导生字书写。
四、排演课本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学实、亲切、自然的语言
情感目标:正确相识自我、规划自我人生目标和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深邃的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加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讲课类型:教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探讨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指路,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名言:(打开幻灯片1:名人名言)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雷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东坡
人的一生将会经验多数的挫折和磨难。面对它,我们是退却,还是勇往直前、逆流而进?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会告知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最有益的启示和最大的力气。
2、(打开幻灯片二:标题与作者幻灯片三: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光潜,闻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高校文科教化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高校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高校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高校教授,四川高校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高校教授、教务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心委员等职。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等。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打开幻灯片四:问题)
(1)文章大致写什么内容?
明确:整篇文章的结构特别严谨:采纳了层层推动的论证方式,先是从自我作诗填词谈起,逐步推动,依次谈到了人的自身本质、历史名人、当今社会、中华民族的发展等,用很平实、亲切、自然的语言深化浅出地阐释了人生中一个抽象、深邃的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加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2)全文结构思路如何?请简要概括。
明确:(板书)
(3)找你喜爱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喜爱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探讨)
三探究、研讨
1、作者从自己的、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感悟?
提示:可以在文章的第2段中找到答案
明确:①“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只朝反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②“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反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反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3、“朝反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可以围绕人应当克服惰性,,不怕吃苦这方面谈
明确:人要敢于追求,敢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胜利,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4、为什么人应当“朝反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提示:可以从人的本身,历史的角度,现当今的角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角度结合起来去谈
四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