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是由【44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1
1、相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悟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详细、明确、有力。
识字、写字,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视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奇妙。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相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具打算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肯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爱好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示1)(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示2)(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日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究竟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在确定之后,要告知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示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相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假如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示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方法称象”更好,应赐予充分确定)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仔细读课题,留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挚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5)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挚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6)
zhùzuòchènɡɡǎnzhànrándǐsuìchuán
柱做秤杆站然底岁船
cáochēnɡyuányìlùnzhònɡliànɡkǎnɡēxiànzhǐ
曹称员争论重量砍割线止
1、指名领读,正音。留意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分。
“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然、站、杆、论、砍、线”是前鼻音。“称、秤、重、量”是后鼻音,“论”是边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都想出什么方法?(课件出示7)
(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
2.曹冲想出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8)
(曹冲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先把大象赶到船上,登记船吃水的位置,再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到原来的位置,然后称石头就行了。)
3.结果怎样?
根据曹冲的方法,果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9)出示生字:“柱、杆、做、站、然、底、秤、岁、船”。
2、细致视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加一加:“木+主”是“柱”。“木”加“干”是“杆”。“立”加“占”是“站”,“亻”加“故”是“做”。
(2)换一换:“低”换掉“亻”加“广”是“底”,“沿”换掉“氵”加“舟”是“船”。
(3)(课件出示10)猜谜语:“山下有夕阳”就是“岁”。“平衡的禾木”是“秤”。
3、师重点指导“然、底”。(板书:然底)
(课件出示11)出示“然、底”田字格课件。
“然”上部左右两个长方形,紧紧靠在一起,“犬”改捺为点,整个字呈上收下放状。
“底”字,横不要写得过长,撇都要写成长斜撇,广字旁的上点在横画中间的上方。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老师巡察指导。
六.反馈检查。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竞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挚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禾()()()
灬()()()
2、抄写本课会写的字。
3、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最好?
答案:
1、禾(种)(秧)(稼)
灬(然)(黑)(燕)
2、略。
3、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造一杆大秤称。曹冲的方法是把象赶到船上称。
曹冲的方法最好,最管用。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
2、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悟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详细、明确、有力。
3、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视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奇妙。
教具打算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肯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爱好。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柱子做秤杆站出来果真七岁上船曹冲争论
砍倒重量官员为止一条线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简洁地给大家讲一讲?请学生讲一讲故事也许,其他同学补充。
4、接着学习《4曹冲称象》。(板书:4曹冲称象)
二、分步细读,重点感悟
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奇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其次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课件出示12大象图片)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相互沟通再出示
(课件出示13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课件出示14)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异、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方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索、探讨: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方法?他们的方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奇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老师出示“……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晰了。
(3)试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试验演示曹冲的称象方法老师提示全班学生仔细视察。
(课件出示15图文)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图。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4)思索、探讨:曹冲的称象方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探讨,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从而相识到曹冲称象方法的奇妙)
5、指导朗读最终一个自然段,留意“微笑着”“果真”这两个词的语气。
三、升华相识,拓展思维,培育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方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方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擅长视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方法,则缘于他擅长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相识曹冲擅长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挚友的故事,今日又学了曹冲想出好方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方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方法,好吗?
学生提问题,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四、完成课后第3题(课件出示16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后一个比前一个句子更详细、生动。)
五、拓展延长,总结提高。
1、引导学生思索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状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索。)
2、组织学生探讨,发表各自见解,进行相互评价。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1)…才…(2)…究竟…
3、练习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答案:
1、略。
2、(1)…才…我的弟弟今年才两岁。
(2)…究竟…你究竟去还是不去呢?
3、略。
4曹冲称象
官员们造大秤
曹冲: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奇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根据事情发展的依次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相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内容进行对比,即官员们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对比。课文第4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实物道具和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留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依次的词“……再……然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打算。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方法是想出来的。他仔细听别人的争论,从中受到启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建力,在结尾处我支配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建性思维。我说:“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心情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情地探讨。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须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终,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简单吗?
我们每一位教化者也要多赐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指责,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究,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主动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2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重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其意旨在于:重温历史经典故事,了解曹冲巧用木船称大象的好方法,感受曹冲擅长视察、爱动脑思索,能大胆表达想法。
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
“再”“然后”这两个表示依次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的清晰明白,是引导学生有序表达的好范例。
,对官员与曹冲称象方法的进行比较描写,突出曹冲的称象方法好,突显曹冲年少聪慧。
教学目标:
1.相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究竟”等词表达的意思。
“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