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是由【sanyuedoc201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林 锐 博士
上 海 漫 索 计 算 机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DEFENCE
logo
目 录
目录
企业的根本目标及其内涵
企业道德
企业管理目标:正确决策和正确执行
企业管理基本方法:法治和人治
危害企业的人性缺点:贪婪,虚荣,懒惰
企业谋求进步的主要途径
详见林锐著作《如何管理软件企业》
1
2
企业的根本目标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合法经营,赚取合理利润,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并且健康长久地发展”。
企业所有的特定目标和行动都是围绕上述根本目标开展的,任何背离根本目标的行动都将对企业造成伤害,应当杜绝。
如果企业主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企业必定会很快倒闭。如果广大员工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喜好开展工作,背离根本目标,企业将岌岌可危
除了极少数天生的商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在遭受第一次商业挫折之前不会深刻领悟这句话。
内涵之一:合法经营
为什么有些企业会干违法赚钱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付出相似辛劳的情况下,做坏事赚钱比做好事赚钱更快、更多。人性有贪婪的一面,在利益诱惑之下,有些人会选择非法的快速致富道路。
企业违法行为可分两类:“主动违法”和“被迫违法”。
不管你身处什么职位,主动违法赚钱的念头,想都不应该想,更别说去做。企业领导要注意本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一旦发现要马上制止。不要以为坏事不是我干的,和我无关。否则,当企业走上长长的邪路之后,他们自己已经控制不住了,或者大痛后洗心革面,或者倒闭。
还有一类“违法行为”叫“被迫违法”,听起来很怪异,却是之古以来就有的。例如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贪官污吏、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企业无可奈何,只好送钱消灾,否则企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对策…
1. 企业的根本目标及其内涵
内涵之二:赚取合理利润
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扣除税收之后,剩余的钱才是利润。只要企业合法地经营,它获取的利润越多,那么它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企业的主要使命是“合法赚钱”,而不是救国救民,无论大企业还是小商贩都一样。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让企业回到合法赚钱这个正道上来。
不管企业宣扬的盈利模式有多么好,只有在它倒闭之前能够赚到让投资者满意的利润,才是好的盈利模式。事实证明,大部分烧钱的公司都没有活到赚钱的那一天。
企业销售收入的总和称为“销售额”。注意,销售额并不是企业自己的钱(即利润),销售额高也不意味着利润高。销售额减去成本和税收后才是利润,当成本和税收高于销售额时,企业的利润为负,即亏损。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连续很多年都是汽车销售额最大的公司,但是连续多年亏损,终于在2009年破产了,销售额高有什么用?
显然,企业应当追求利润而不是销售额。只有当企业管理水平比较高时,才能保证销售额的增加高于成本的增加,这种情况下努力增加销售额才有意义。为什么很多企业很在乎销售额呢?甚至有些财富排行榜就是以销售额大小来排行的。销售额象征着企业在其业务领域的影响力,通俗地说,“销售额是面子,利润是里子”。(GDP与绿色GDP的例子)
企业赚取更多利润的主要手段有两种:“开源”和“节流”。
如果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不断增加,那么企业要增加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品,努力卖出更多的产品。当“销售额的增量”高于“成本的增量”时,那么企业会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策略叫“开源”。
如果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不再增加,甚至减少了,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要再扩大产能(否则严重滞销导致亏损),而是要努力减少成本。当“成本的减量”高于“销售额的减量”时,企业也会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策略叫“节流”。
内涵之三:整体利益最大化
当企业所有人员不再为“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奋斗时,意味着企业出现了内耗。内耗的杀伤力比“外患”还要严重。一些人不断地制造问题,一些人忙碌地解决问题,本该用于发展企业的力量被大大地削弱了,企业从此走下坡路。
违背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典型状况有下列几种。
1、个人利益高于企业整体利益
2、局部(部门)利益高于企业整体利益
3、个人兴趣高于企业整体利益
4、不作为
5、投资方之间争权夺利
我访谈过数百个IT企业,发现90%以上企业在“用人、做事方面”发生“违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但是很多公司的领导层没有意识到问题本质和严重性,总是以为员工素质不够好,项目管理经验不足。如果公司全员不能围绕“整体利益最大化”开展工作,其后果是:公司停滞不前,然后走向衰败,最后倒闭。
企业一定要有“鲜明的制度和文化”,防止人们做出违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事情。要让全员明白,只有优先让公司整体获益了,个人才能得到合理的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个人利益是“毛”,企业整体利益是“皮”。
1. 企业的根本目标及其内涵
内涵之四:健康长久地发展
对于和平年代的绝大多数正常人而言,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健康长寿”,而不是赚很多钱。正常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把“健康和寿命”放在第一位。同样道理,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健康长久地发展”,比“赚多少钱”重要得多。
企业领导人的主要使命是:使企业活下来;并且使企业健康长久地发展。“健康长久”意味着要“细水长流”而不要“大起大落”,重“稳健”而非“冒进”。领导人只有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健康长久”,要时刻用心呵护,才能维系“健康长久”。当他离开企业之后,他的接班人也会以相同的方式用心呵护企业。人似流动的水,企业是铁打的营盘,长久地存在。这样的企业,对于投资者,对于员工,对于社会大众都有极大的好处。
能够使企业健康长久地发展的领导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这个“家”字责任重大啊,世上哪个家长会干让孩子夭折的事情!可惜的是,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只是“经理人”而非“企业家”,他们把企业当做赚钱的机器,只管当时多赚钱,不管企业未来死活。
企业领导人要时刻用心对待企业,不仅要关心“企业应该做什么”,还要警惕“企业不该做什么”。多数企业往往死在“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上,前功尽弃。例如,曾经是中国驰名品牌的三鹿公司,干了一件坏事(毒奶粉),就瞬间倒闭,连带懂事长被判无期徒刑,“三鹿”成了贬义词。
企业需要道德
既然有了法律约束,为什么还要道德约束?
(1)以不犯法为道德底线,这个要求也太低了。很多事情不属于犯法,但会伤害社会(例如误导消费者的广告、劣质产品等),干坏事的人没法抓起来,让社会大众痛恨。
(2)等到干坏事的人犯法了,再把他抓起来,惩罚他,已经太晚了。最好是能够预防人们干坏事,不要让坏事积累到犯法的程度,这样对社会伤害最小。
道德不能取代法律,法律也不能取代道德。自古以来,社会既需要法治,也需要道德约束。(秦国之商鞅变法 ,明朝之严刑峻法 )
道德比法律管得更广,而且人人可管(比政府指定的执法人员多多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良好的企业道德可以预防企业干坏事,对企业健康长久地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理解企业道德
1. 企业必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再从社会增值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利益。
2. 企业为客户创造的收益必须高于其付出的成本(不必把客户当上帝,但必须让客户觉得值)
3. 企业应当公平地对待商业过程的所有参与者,不欺负他人,不让他人吃亏。
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道德对个人和企业而言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守德”并不会让企业付出额外代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深有感触并深信不疑。
2. 企业道德
本公司的目标是不断创作符合国内IT企业需求的研发管理方法论以及软件工具,为客户提供经济实效的研发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使公司成为该领域的领先者。
01
本公司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使公司和客户共同获益。公司为客户创造的收益必须高于客户所支付的成本。我们永远不做虚假伪劣的产品,永远不做任何有损于客户和社会公益的事情。
02
本公司所有成员必须敬业,共同努力、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人将得到公正的报酬和发展机会。
03
本公司的首要目标是合法地获取商业利益,亦要关心重视社会效益。公司及其成员应当具有社会责任心,在力所能及之际,尽可能地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使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04
上海漫索公司的目标和价值观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让全员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把事情做好”,前者是“正确决策”,后者是“正确执行”。
正确决策主要体现在:(1)用正确的人:即用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2)开发正确的产品:即开发能为企业赚取利润的产品。
正确执行主要体现在:(1)正确地用人:即让人们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效益。(2)正确地开发产品:即把产品做得“又好又快又省钱”,为企业赚取更多利润。
“正确决策”是企业各级领导的最重要职责。“正确执行”则是企业各个团队的最重要职责。
决策和执行之间的关系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正确地决策”和“正确地执行”的基础之上的。任何错误的决策、错误的执行都可能导致产品失败,进而导致企业倒闭,所以切勿在企业里鼓吹“失败是成功之母”。
企业所有人员不要只顾埋头干活,要经常思考:做这件事情对吗?它究竟为企业创造了什么价值?能够做得更好吗?
在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中,人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任何优化和折中的措施都要围绕“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开展。
3. 企业管理目标:正确决策和正确执行
:法治和人治
法治
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专门的管理训练,他凭着生活经验、通过朝夕相处的方式,大概能够管理6-8人(例如过去的家庭)。
企业管理的难度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刚刚创业的企业,只有几个人,基本上不担心管理的问题。当企业超过百人后,如果没有掌握良好的管理方法,即使领导人(大家长)鞠躬尽瘁也管不好,因为超出了个人的极限。
企业里大部分的工作是常见的、成熟的,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把前人积累的很多经验教训写下来,告诉人们怎么做事情,什么事情不能做,这就变成了公司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相当于企业内部的“法律”,依靠流程制度来管理人们的工作,称为“法治”。
法治的主要好处是:人们遵循流程制度,规范了行为,使成功的经验得以复用,并且规避前人的失败。这样浪费精力最少(效率高),成功率最高(品质高)。
实现良好“法制”的要点是:
要制定合适的企业流程制度,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优化流程制度。
要让全员理解流程制度,并且掌握相应的技能,按照流程制度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