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谈电大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修改.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电大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修改.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2/27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电大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修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电大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修改
谈电大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修改_论文范文导读:轻内部....................................................................................2(1)考核形式单一...........................................2(2)考核时效性差...........................................2(二)改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567
毕业论文范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目: 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院( 系): 专业年级: 姓学名: 号: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教育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
2014 年 10 月 10 日
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在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众多学校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增强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的意识。
然而,各中小学校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是要激发学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人本管理中,激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因此,教师激励成为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对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理论进行探讨研究,是当今非常迫切且持续的。
本文阐述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相关概念,说明了研究本课题的出发点、基本研究方法等对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中小学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树立人本理念,提高激励理论水平;创建多维激励模式,创新激励方式方法,主要从拓展教师自我提升空间,有效发挥教师聘任激励,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展开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主要从理念的转变、考核方式的完善、及有效发挥考核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激励激励机制
摘要和关键词在正文前面
-I-
目录一、阐述激励机制相关概念....................................1 (一)教师..................................................1 (二)激励..................................................1 (三)激励机制..............................................1 二、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的内容………......................2 (一)分析激励方式所存在的问题...............................2 ,轻精神...........................................2 ,轻内部..........................................2 ..........................................2 (1)考核形式单一...........................................2 (2)考核时效性差...........................................2 (二)改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5 6 7 谈电大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修改_论文范文(2)导读:履行教育教字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议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本文的中小学教师概念,不仅包含“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和兼任学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即所谓的“双肩挑”者。(二)激励在管理学中,“激励”一词被定义为“一切内心要
......................3 ..............................3 ...............................3 ........................4 、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4 .................................5 ...................................5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