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陶渊明传记 读后感 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渊明传记 读后感 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mh900965 2018/2/2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渊明传记 读后感 读书笔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陶渊明传记读后感读书笔记
有人说陶潜是古之真正遁于自然的隐逸者,而其所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被评为无我之境的典范。而所谓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换种说法即真正做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在陶渊明六十年的人生旅途中,隐而仕仕而隐,他在这条道路上反反复复叠印了自己的足迹,这深深浅浅的足迹昭示了一个不得安宁的灵魂,怎样在现实的矛盾中挣扎,咏叹又备受煎熬,又怎样试图超越痛苦走出心灵的困境。
陶渊明曾写过《感士不遇赋》,或许我们便能由此题名看出一些端倪。贤士不遇,自古而然。“不遇”之悲是一种无法化解的“情结”。作为名将之后,有出自官宦之门,家学中尊崇儒学的遗风,对其有很深的影响,从小便受典型的儒家教诲,“师圣人之遗风”为官报效国家,光大门楣也是情理之中。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可谓深深积淀在他的心中,而在他这一支,家族渐已衰败,不似如当初那般耀眼了,所以振兴家族也是其入世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写于元太十八年的《命子》和写于元兴三年的《荣木》最鲜明地凝聚了陶渊明的济世热情。《命子》是陶渊明自制的一部“陶氏家谱”他不惜笔墨铺陈祖先的光荣史,
并以此自豪其出仕决心可见一斑。“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其经时济世的热情在其不惑之年仍胜当年。由此可知,一代隐逸之宗并非由于厌世而归隐田园,由此之后其
踏入仕途而感其不遇也隐下了伏笔。
大济苍生,国时济世的壮志,“猛志逸四海,骞帆思远离”的豪情,在现实仕途中确是备受讽刺,当他对这个社会充满幻想时,却是一次次被打击。州祭酒,州主簙,先后担当桓玄,刘裕的幕僚,但是这都与他大济苍生壮志格格不入。他投身军界,三进三出,沉浮十三年,可见他是抱着如何大的袭击入世,又是以何种寂寥的心境离开。有人说,与不遇之悲相伴而生的是他的不适之衰魏晋是一个个体意识普遍觉醒的时代,强烈的追求自适,保全独立人格也影响了陶渊明笔试那些当权者所拉拢的对象他凭借此便可平步青云。可是,他并非如那些只追求功名的人那样同流合污,黑暗的现实不断使他失望,他无法在这混浊的尘世自适。所以他便会积极寻求使他摆脱不适之感的新的天地。
魏晋时期佛教盛行,老庄的思想也在渐渐影响这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他在大自然中寻求了自适的感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性情自然说。但也有人说是入世的艰难,使其出世,隐于自然是其无奈之举。我并不否认这种说法,但只认为无奈只占据了很少的分量,如果确实有贤明的君主,陶潜定不会隐逸田园,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如今现实无法让他安于居于庙堂,隐遁山林,看似是抱负无门的舞男之举,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