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家乡风俗作文(精选50篇) 】是由【文档百货】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家乡风俗作文(精选50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家乡风俗作文(精选50篇)
家乡风俗作文(精选5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家乡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风俗作文 篇1
石街长长,步影摇晃,鸟雀啼鸣,大雁群飞。那是我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亦是我最亲切的故乡——普宁洪阳镇。我最爱故乡那不乏味的风俗,似烟花不灭般长存,那便是“行头桥”。
时过变迁,元宵这一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故乡。阳光依旧如往年的明媚,熟悉的乡音也不绝于耳,让我心中的烦闷化为乌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晚饭后,我们走在街上,准备去“行头桥”。沿途摆满了卖长竹蔗的小摊,红灯笼挂满街。长街尽头,便是我们当地有名的“行头桥”。
一到那地,人头攒动,好不热闹,锣鼓喧天,灯照各地。晚风悄悄掠过桥底的湖畔,湖面波光荡漾,倒影着桥上的景象。旁边建筑上挂满火红火红的灯笼,随着轻轻的风,它们轻轻地飘,风过耳畔,灯笼悄悄飘摇的声音恰是好听。
这“行头桥”又名太平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当地特有名的习俗了。听爸妈说,“行头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展现喜庆欢乐的心情;二是寄托美好的愿望和良好祝愿,通过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增进团圆、团聚、和谐,在我们当地,元宵是重大节日,因此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而“行头桥”这一节庆活动,把四周的乡亲、外出人员吸引来参加,热热闹闹过元宵。
一知有如此多的寓意,我迫不及待也想去“行头桥”蹭蹭福气了,便央求爸妈:“爸,妈,我们去那儿可以吗?”我指着“行头桥”的方向,一脸期待。爸妈欣然答应了,就带着我走上台阶一步步朝前走。我想回头,却被一位老奶奶拉住了,她一脸慈祥的微笑:“小朋友,可不能回头哦!”“啊?为什么?”我一脸疑惑。“回头可不吉利哟!”原来如此,听了老奶奶这话我可不敢回头了。这时,近处的夜空盛放出朵朵烟花,烟花斑斓陆离,五光十色。
桥上的人立时抬起头,望向那绚烂多姿的夜空。有人忍不住“哇”声来表达内心的震撼,有人则拿起手机拍起照来。那本是凄清的夜空,此时此刻变成全场的焦点。
过了“行头桥”,我就准备回家了,这条长街的`小摊依然没有收摊,这时买长竹蔗的人可就多了。“走,我们也去买。”爸爸对我们说。“这有什么好买的?”“过桥后买长竹蔗,这一年里就会钱多米足,节节高升。”原来这样,难怪街边会有这么多卖长竹蔗的,我恍然大悟。
家门口,我蓦地抬头仰望夜空,烟花正盛,不灭不失。我想,也许这古老悠久的传统民俗,就像那夜空中绚烂的烟花,永存且会世世代代相传,家乡的光彩,那不乏味的风俗……
家乡风俗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是在荆州,我相信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吧,我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城,家乡有很多民风民俗,像关帝庙会、荆河戏、荆州花鼓……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采莲船”啦。
“采莲船”又称旱船,是荆州市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舞蹈,以采莲船为道具,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表演。民间传说,采莲船是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坐船筹款的善举而表演采莲船的。
传说,有一个叫蔡状元的人,想为乡亲们做点好事。他觉得乡亲们过河没有桥,就动了修桥的念头。哪知道,桥只修了一半,蔡状元的家产就卖光了,他无可奈何,只好到处乞讨。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蔡状元打着莲花闹,一边拜年,一边乞讨,想讨些钱来修桥。可是,一些有钱的人家看他像个叫花子,不想让他在自己家门前乞讨,老远就把门关上了。蔡状元一分钱也没讨到,就来到河边,望着半截桥哭了起来。一会儿,。人们哪见过这种船,就都赶来看彩船。只见划船的是一位老汉,打着赤脚,船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这时,老汉向围观的人边拱手,边说:“哪位公子能用银子抛中姑娘,就把她许配哪位为妻。”话音刚落,一些公子少爷就都跑回家,抱着大包小包的银子,朝姑娘身上抛。可抛了半天,谁都没有抛中。抛去的银子也都落在了船舱里,险些把船压沉了。原来,船里坐的是观音娘娘,划桨的老汉是赤脚大仙。观音娘娘看蔡状元很善良,才想这个办法帮他募捐修桥。那些公子怎么可能抛得中观音娘娘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的善举,就玩起了“采莲船”。
采莲船一般用竹篾做龙骨,扎成船状,外用各色布块和彩纸糊成,船顶犹如楼阁,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当锣鼓响起时,采莲船便开始舞动起来,一名漂亮的姑娘站立在船内,做出采莲船行进的各种姿态,船外,男的化装成花脸做丑角,手摇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样子赶艄,逗趣取乐,女的手持竹桨在旁撑船并表演各种唱词,锣歇歌起,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兴自编的,尽是恭喜发财、心想事成、健康长寿、家庭和睦、五谷丰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庆内容,而采莲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给点东西呀!因为观音娘娘坐彩船时,为的是募捐,如果不给点东西,就会显得主人太小气!
采莲船是荆州特有的风俗,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荆州来,一定要好好玩一下“采莲船”哦!
家乡风俗作文 篇3
“几经磨转豆流浆,点卤成型玉溢香。百姓高官皆喜爱,时当供品给神尝。”这说的不正是美味可口的豆腐吗?古时候,豆腐可是珍品呢!它物美价廉,又不易变质,便于保存,怎会不让人喜爱?腊月二十五,要问谁家豆腐香?当然属我们家乡了!每逢春节,我们都会做豆腐。
要做出美味可口的豆腐,就要在这天叫村民们集合――毕竟人多力量大嘛!首先,将黄豆做成豆瓣,放入自制的机器加水碾成浆,装在盆里,把豆浆和豆渣一起倒入布里过滤,途中要不停的抖动。不一会儿,豆浆已经被装入了塑料桶,等待加热。全村的儿童都已经迫不及待,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时,豆浆终于被倒入了铁锅中,用柴火开始加热,一直等到它成了甜甜的豆花。将豆花裏好,使劲挤压出多余的水分,盖上木板,不出半个小时,豆腐已经上锅了。现在,要开始煮豆腐了!
我一边焦急的等待豆腐煮熟,一边问正在掌握柴火的奶奶:“奶奶,腊月二十五日这天吃豆腐有什么含义吗?”奶奶的脸被柴火照得通红,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呵呵,这含义可多了,豆腐豆腐,头福头福,象征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呢!而且啊,我们这有个传说,据说玉皇大帝这天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呢!可他哪里会知道,豆腐可是我们人间的美味呢!奶奶那个时候,筷子碰一下豆腐就能多吃半碗饭呢!”原来豆腐还有这样的传说啊!我望着锅中那“白胖子”似的豆腐,下意识地咽了几口唾沫,越发越显得焦急了。
随着豆腐炉中热气腾腾的香味扑地而来,,惹得孩子们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个个都咽着唾沫,兴奋又焦急地挤在锅旁边,都想第一个品尝豆腐的鲜美。
“出炉喽!”奶奶这一声,好比军官一声令下,“小兵们”争先恐后地赶来,围在奶奶身边,看着她把出炉的豆腐做成一桌的美食,不出半小时,桌上已经摆满了盛宴:麻婆豆腐、水晶豆腐、豆腐炒肉、豆腐干炒竹笋,还有甜点豆腐花呢!大家个个吃得心满意足,仿佛那个鲜美的滋味还在自己口中,久久难以忘怀,因为这毕竟是“特殊”的味道。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的习俗,是我们故乡的味道。我坚信我会陶醉于家乡的传统风俗,是做豆腐,带给了我久久难忘的味道;带给了我过年的喜庆与兴奋;带给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
家乡风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铅山,这里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下面我就给你讲讲我的家乡春节的习俗吧!
快要春节的时候,人们会把里里外外都打扫得一尘不染。打扫完后,人们就去超市里买各种各样的年货,而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人们还会在春节的时候贴对联和放鞭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先听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山洞里住着一只怪兽,它就叫“年”。在这个山谷下有一个村庄,这个年到每年最后一天就会下山来伤害人畜。所以每到春节的时候,这个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可以进村民的家中。然而,这个村庄的村民却毫无办法。年每次来都会吃农民的东西,还会杀家畜。为了避免年吃了他们的东西,村民们每到春节就不得不到城里春节。有一年春节的时候,人们正要赶下山,这时有一位仙人对他们说:“年最怕的就是红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后,于是便在家里贴对联和放鞭炮。年一来就看见了红红的对联,听见了“砰、砰、砰”的声响,吓得年直往山里逃,以后这个村庄的人每到春节就回贴对联和放鞭炮。春节要贴对联和放鞭炮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春节的时候,人们还会剪窗花。瞧,那个老奶奶剪了一个小孩正在骑着一条鱼,还剪了两只老虎…春节的时候,人们还会把“福”字倒贴,这代表着福运到来。每家每户还会做上最丰盛的一顿饭——年夜饭。家家户户都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鲤鱼,鸡肉,牛肉,羊肉,还有菠菜……美不胜收,让人看了直流口水。除夕之夜还会包水饺,别提有多好吃了呢,让大家吃了还想吃。
春节的时候,妈妈还给我买了一套很帅气的衣裳。当吃完年夜饭后,大人们就会给压岁包,我可是攒了不少压岁钱呢!
到了春节的晚上,我会和小伙伴到后院里去放烟花,“砰、砰、砰”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发发子弹,直冲云霄;还有的再上升时还是花骨朵,升到最高处还会绽开花瓣。
放完烟花后,我就去给长辈们拜年,对亲人们说: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拜完年后,我便如打出去的子弹一样,飞奔进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视机,看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会一直坚持看到很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然后才去美美地一觉。
如果你还想知道我们家乡的春节的习俗习惯,就来找我吧!
家乡风俗作文 篇5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粽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家乡风俗作文 篇6
火,在朦胧的夜色里燃烧了起来,人们的欢呼声和歌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火,是彝族人的图腾。火把节,是彝族传承上千年的古老节日。
彝族人为何如此地崇敬火?打火把又是为了什么?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个人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人叫阿体拉巴,两个人都有拔山的力气。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前,他让母亲用一盘铁饼来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竟然以铁饼为食,力气一定很大,连忙逃走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已经逃走了,便追了上去,还把斯惹阿比杀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后,气得七窍生烟,派了大批蝗虫去啃食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带领人们点燃火把,烧死了蝗虫。从此,彝族人便把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寓意驱除害虫、祛除瘟疫,祈求丰收和平安。
火把节的习俗很多,比如打火把、选美、斗牛、赛马、摔跤等,热闹非凡。但其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是打火把了。
夜幕降临,天空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的男女们就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到屋外绕屋三圈,然后奔向自家田地绕行一周,把霉运从家里带出,把害虫从地里赶走。随后,年轻人们逐渐向山寨空坝汇集,站在高处向下看,仿佛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在空坝上早已燃起巨大的火堆,大家将手中的火把扔进火堆,一时间火光冲天,映红了天空。大家手牵着手,围着火堆,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整个山寨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夜深了,火堆渐渐熄灭,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山寨又恢复了往昔的宁静,但依稀还残留着火把的温暖,还隐隐约约飘散着动听的歌声。
这就是被称为“东方狂欢节”,我的家乡凉山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熊熊的火堆,动人的歌舞,诱人的美食,它给家乡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来吧,远方的朋友,到美丽的大凉山来吧,和我们一起欢度火把节!
家乡风俗作文 篇7
广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广府文化,这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俗。
广州又称花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鲜花绽放。广州人爱花,花卉交易由来已久,享有盛名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迎春年宵花市了。广州的年宵花市每个区设一个,是临时的花卉展销场地。花市鲜花争奇斗艳,品种繁多。广州人习惯除夕饭后行花街,华灯初上,逛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花市上嘈杂拥挤,但人们全都彬彬有礼,格外谦让与宽容,脸上充满祥和和喜悦。买了花的人把花木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
俗话说“食在广州”。饮食文化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有特点的是广州早茶与老火靓汤。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是指在酒楼喝茶和吃各种特色点心、小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人们通过饮茶这一独特餐饮方式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饮茶可快可慢、丰俭由人,显示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与实惠性。老火靓汤,一个是食料足,一个是煲汤的用时长。而且一年四季汤的用料都有调整,配料里少不了各种与天时相应的中药材。春天的木棉花也可拿来煲汤,有祛湿的作用哟。
广州人过年的'时候,每家会按习俗精心准备吉祥菜式,每一道菜式都包含着他们对来年的美好期许和对家人的浓浓爱意。比如“发菜猪手”寓意“发财就手”、“白灼虾”意味着新的一年每天都会开开心,“蒜香排骨”寓意骨肉相连,包含了家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希冀;蛋饺是用鸡蛋做成的饺子,形状像个元宝,过年吃有发财的寓意,还做了各种糕,马蹄糕、萝卜糕、年糕,希望步步高升……
大年初一,另一件大事就是开始“派利是”,派利是者必须是已成婚的,一派就派两个,代表夫妻两人的祝福:好事成双。给利是额度一般在五元、十元、二十元不等,亲戚朋友彼此往来,只讨个新年红火的好意头,派利是时时常说一句话:红纸一张,利利是是。意思是送个吉祥祝福,并无多大花费,你放心接着。
广州还有舞狮子、“扒龙舟”的习俗,划龙舟的时候锣鼓喧天,龙舟竞渡争先恐后;两岸观看的人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人们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把菖蒲和艾草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代表斩千邪,招百福。
我家乡的风俗数不胜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欢迎大家到广州来观光旅游,感受我们这一方的风土人情,保证你不虚此行。
家乡风俗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在一个隐秘而美丽的地方---东阳,明朝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东阳!
在那里绿树四季常在,野花满地绽放,鸟儿与溪水共同歌唱,是我梦中的天堂。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独特的风俗,特殊而有趣。从我记事起,便一直喜欢这些独特的风俗。
除夕下午,家里年年都会高高的挂起红红的大灯笼,贴上大幅的长长的春联。外公外婆会准备许多红蜡烛和用各式各样的锡纸叠起来的金灿灿的纸元宝、绿莹莹的荷花、红艳艳的牡丹花……
不得不说,我从没想到过老人家们能把纸折出定一番花样来,每个都栩栩如生,独一无二。我也真没从哪见过这般手巧的老人家,所以很自豪!外公外婆会把那些元宝、花束、蜡烛与神像供品有前有后排放在一起,准备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参拜。
初一一大早,我外婆会左手托着一个花瓶,右手上拿着一束柳枝一样,沾着瓶里的水,,温柔的把我们叫醒,并用那清清的水洒在房间和我们身上,好像在净化世间的一切烦恼与不开心的事儿。本来有起床气的我也不明不白的被这仪式给净化了,只觉得十分有趣!
大概是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我们一家就准备完毕,烧完香供好祖先,踏上去拜佛祈福的路。
我们每年春节都会去一座高山上拜佛。山上人山人海,并不会因为早而少些人去。家人们都会提着几袋子的红蜡烛和香去爬山,天还是黑暗的被笼罩着,山上灯笼的红也被晕染得一片模糊,但这情境这景色也是绝美的!月色配合着金黄而橙红的灯变得如同孔明灯飞入天空般的美丽。从下往上看去,就像通往天庭的天路红彤彤的,很有宫廷的风味。从上往下看,则是幽静的、黑黑的深渊,夜鸣的鸟儿的声音也被拉的很长很长,静静的,微凉的轻风吹来,自觉身处静溢的森林之中。
爬山虽然很累,但是身边的风景随时随刻能让你静心。点燃蜡烛时,那红通通暖洋洋的火焰也能让你沉醉在礼仪的崇敬和庄严之中。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慢慢的这些礼仪也变成了我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家乡独特的风俗,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烈火,有了这些风俗,才让我美丽的家乡变得更有血有肉更有故事的味道!
家乡风俗作文 篇9
我的家乡是一个潮汕地区的小镇,这里沿海,是一个繁荣之地,春节的时候更是异常热闹。在众多的特色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营老爷”了。
“营老爷”一般在正月初五或者正月初六进行,在潮汕,“老爷”指的是一个村或一个镇的守护神,“营老爷”则是指老爷巡视村(镇)。“营老爷”之前,人们要到寺庙祭祀神明,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或是风调雨顺等。接下来的才是游行活动。游行队伍是由青壮年自愿报名组成的。在进行筛选后,各部分的人聚集在不同地方进行各种技艺的操练。游行的队伍庞大,莺歌队的、抬神像的、奏乐的……许多富裕的人家出钱,也有许多没那么富裕的人家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