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汉代诗歌
概况
第一节汉初诗歌
第二节乐府诗
第三节文人五言诗
一、“诗思消歇”?
存世的诗篇,包括残篇在内,仅六百余首。汉代是“诗思最消歇的一个时代”(郑振铎)。
二、新诗体的出现
三、汉代诗歌的形式分类
四、作者
五、诗史分期
以汉武帝时的乐府采诗为分界线
(一)传统的四言诗和楚骚体被五言和七言诗体取代
《礼记》载魏文侯“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孟子》中则已经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了。
(二)外来音乐形式的影响与杂言体诗歌的发展
横吹和鼓吹
西晋崔豹《古今注》:“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二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
班固《汉书》:“始皇之末,班壹避地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
中原音乐中也旧有鼓吹这种音乐形式。
(一)四言——《诗经》
(二)骚体——“楚辞”
(三)七言——“楚辞”
(四)五言——民间
汉语的发展
(五)杂言——民间
句子成分更加完备,如定语的增多。
构词方法的双音化。
语音的变化。如楚语,汉初皇帝贵族还能够楚歌,而到了汉宣帝时,只有少数人才能用楚语诵读楚辞。《汉书》“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刘歆《七略》“孝宣皇帝,诏征被公见诵楚辞。被公年衰母老,毎一诵,辄与粥。”
(一)乐人的作用
(二)上层士人
诗骚讽谏美颂传统
(三)一般知识分子
情感更日常化、个人化
(四)民众
一、汉初贵族的楚歌声
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
二、四言体诗
韦孟讽谏楚夷王诗
三、《安世房中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注】:氣,氣力,也可解作氣勢。時不利兮騅不逝。【注】:騅,毛色蒼白相間的馬,此以毛色命名。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