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诗歌鉴赏常用答题模式 】是由【明月清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诗歌鉴赏常用答题模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考诗歌鉴赏
常用答题模式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汇报人 | 小智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正确解答:着重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整体艺术技巧解答。答案一般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添加标题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添加标题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添加标题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添加标题
联想 想象
添加标题
映衬(正衬和反衬)
添加标题
对比 对照
添加标题
用典 象征
添加标题
白描 渲染
添加标题
比喻 夸张……
,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这首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为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 全诗写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暗祈能见到红梅采寄亲眷,以表衷情。 诗旨在写“愁”,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动人。
答:(1)①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
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用典。“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使读者产生不尽的联想。
“应”,表现的是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觉,表现了诗人怀土思乡而又归期未卜,想以望梅自慰却又难以实现的凄切缠绵的情怀。
PART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