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道路设计总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工程概况及地理位置
该工程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同济站道路与排水恢复工程的道路工程设计图。地铁同济站的车站分为主体结构工程和与其连接的出入通道、风亭等附属工程。地铁站主体、附属结构工程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工程施工共分为二期,分阶段实施。目前工程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附属结构土建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前期配合地铁同济站主体施工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了多次临时迁改,目前具备了道路恢复的设计条件。
本次道路恢复工程,需恢复和完善的道路项目主要有车道恢复砼路面并沥青罩面、新铺人行道,恢复中央分隔带缘石、恢复绿化带等项目。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道路分类:城市主干路
道路级别:Ⅰ级
计算行车速度:60 km / h
车道数:双向四车道
路面设计荷载:BZZ-100
坐标系统:佛山统一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起点位于佛山乐园西侧,终点止于同华横街路口以南43米,长482米;路口向东、西两侧接顺同济路现状路面。
在新铺的砼路面和现状砼路面上加铺沥青罩面。
对路线范围内的旧混凝土路面需要进行刨铣、修补灌缝、罩面;新铺人行道。
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挡墙设计
平面设计
本工程是原状恢复,故平面位置、线形完全遵照原貌,保持不变,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绿化带等。
根据现状地面标高并保证沥青罩面厚度不小于6 cm为原则,并考虑接顺道路主干道路、沿线的小路;并根据实测标高确定沥青罩面后的路面设计标高。
道路设计纵坡坡度平缓,%左右。
横断面设计
汾江南路原来横断面为双向4车道,标准横断面宽度为43 m, 采用三块板形式,+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在交叉口按照原貌进行拓宽改造。
由于现状道路平缓,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采用1%(平均)。
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原则
1)、详细调查原路面现状,对路面破损程度进行评价,分析路面损坏原因,拟定科学合理的改建方案;
2)、依据规范,结合广东省内旧路改造经验,根据本项目临时罩面特点,合理制定旧路处理方案,以节省造价,缩短工期;
3)、做好防反射裂缝设计,预防沥青面层早期病害。
既有路面结构及分析
根据我院对本路段现状路面块状况的踏勘调查,汾江南路与同济路由于地铁施工,造成使用强度大大加大,使本路段砼面板破损情况较严重,砼面板块也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破碎、开裂,伴有砼板纵、横向开裂,板角断裂、挤边及填缝料失效。
根据旧路调查结果,针对上述病害情况进行处治后,可利用现状路面板进行沥青罩面。
既有路面病害处理
罩面实施前,需对既有路面进行修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破碎板处理
对于裂缝将板块分成三块或三块以上的板,均认为破碎板(板块局部破碎除外),采用换板处理, Mpa砼板;并作如下要求:
恢复接缝
基层损坏时按新铺筑砼板的方法处理。
破碎、清除旧混凝土板过程中不得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