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与孩子保持平视做孩子真正的朋友.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与孩子保持平视做孩子真正的朋友.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1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与孩子保持平视做孩子真正的朋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与孩子保持平视做孩子真正的朋友
热市镇菖蒲分校:龙艳平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能够有出息、有本事,都在孩子身上寄托着很多希望,可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正直、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还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孩子的心灵像一本书,需要父母用心去体会才能读懂,我们总认为自己天天都在看着孩子成长,似乎最了解孩子,孰不知如果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那么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日渐遥远。
如何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实现与孩子的良性互动与交流。我们夫妻最大的体会就是与孩子保持平视,把居高临下的架子放下来,与孩子一同成长,以交流替代灌输,努力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找准自已的定位,不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一、不当“大法官”,学做“小律师”
国外影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在孩子小、个儿头矮的时候,家长跟他谈话前先把他抱到桌子上,爸爸妈妈坐在椅子上讲话,这样就可以互相平视,平等对待。不错,孩子小,是我们的晚辈,他应该尊重家长,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不能让孩子从小就觉得,家长始终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大法官”,让孩子有一种防备畏惧的心理,以至于不愿将心里话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庇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要像个“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正当权利为唯一宗旨。在说话时,我们可以尽量地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平视,让孩子感觉到自已的存在,感觉到自已受到尊重,只有被人尊重的孩子才有自尊,才能尊重他人。
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同时对待孩子更应该有较充分的民主。凡是做出与子女有关的决定时,尝试着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以更多的发言权。对很多问题,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包括与父母相反的意见。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基本平等。但是,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应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家长平等、尊重、无条件的爱,从而培养起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孩子的自尊心培养起来,他(她)就会不甘人后,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开始观察别人怎么看自已,会去想是否给别人带来困扰,才会去自己奋斗。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成年人(这个成年人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站在背后,无怨无悔地爱他(她)、无条件地接纳、承认、鼓励、表扬他(她),让其找到一种叫做自我价值的感觉。
二、不当“野蛮人”,学做“文明者”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拳脚相加”。人们总认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以为孩子们整天在蜜罐里泡着,何来家庭暴力?但我们多少都会有些这样的感触:当我们心情好时,对孩子是百看不厌;心情不佳时,看着孩子那儿都不顺眼。只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难免有时会因情绪起伏而迁怒于孩子。此时,我们切记别做一个任性的“野蛮人”,一定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已的情绪,不能高兴时把孩子宠上天,不高兴就打骂孩子。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一个人的真性情。许多人,在单位、朋友面前表现得谦和并富于教养,唯独在他们最亲爱的孩子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粗野。面对一个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