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汉语拼音教学讲座 王爱华.ppt

格式:ppt   大小:613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语拼音教学讲座 王爱华.ppt

上传人:1136365664 2018/3/1 文件大小:6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语拼音教学讲座 王爱华.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王爱华

汉语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 通过给汉字注音帮助学****汉字, 即帮助解决字音问题。
第二, 通过拼写语音帮助学****普通话。
对汉语拼音的界定是“工具”, 是帮助学****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的定位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的定位——
1963 年:一年级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字母, 能用来帮助识字。”
1980 年:没有直呼的要求, 也没有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的要求。
1986 年:建议有条件的六年制小学二年级可以逐步做到直呼, 在一年级则没有。
1992 年:“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做到直呼音节,而且在教学要求中建议一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 可以用音节代替没学过的汉字”。对汉语拼音的定位是最高的。
汉语拼音的定位
1994年:一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 可以用音节代替没学过的汉字”,不作要求。
2000年:“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普通话。”在低、中、高三个学段都把汉语拼音单独出来,与识字写字、阅读等并列(沿袭了1992 年大纲), 但是回到了基本的定位。
汉语拼音的定位
2001年:帮助识字、学****普通话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
编排特点:课程标准没有把汉语拼音和识字与写字、阅读等并列, 而是放在了识字与写字部分。(除了1992 年和2000 年的大纲之外, 其余大纲都如此。)
编排意图:突出帮助识字的作用,即在学段目标中没有对汉语拼音与普通话之间做出明确的表述,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借助汉语拼音纠正地方音。
《语文课程标准》做这样的处理,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 把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部分, 强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和查字典, 即汉语拼音与识字之间的关系仅仅如此, 同时也避免产生与阅读、写作进行联系的节外生枝的理解。
第二, 借助汉语拼音学****普通话, 主要是发挥汉语拼音正音的作用, 而纠正方音与认读汉字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最具体和直接的关系。
第三, 随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发展, 语言环境最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学****普通话的环境和氛围, 因此把学****普通话的要求贯穿于语文学****在识字与写字中,能够借助汉语拼音纠正方音。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的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降低要求,减缓难度,突出“工具”的使用价值。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
降低记的要求:从“默写”到“正确书写”,从“背诵”到“熟记”。
降低拼读的要求:从熟练拼读、直呼音节到准确拼读音节。降低了两个层次的要求。
降低书写的要求。只要能够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就可以了。
汉语拼音教学的建议
教师准确示范,学生多重实践。
活动情趣盎然,考核删繁就简。
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删去繁琐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多些模仿实践机会。教师准确无误的示范发音和标准口型是学生学好拼音最为重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