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关大屋分析
西关大屋是清末时期岭南的传统民居,是岭南建筑的精华代表作。它既在建筑艺术方西继承了历史的传统风韵,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建筑工艺之精华。本文对西关大屋的历史背景、平面布局特点、特色构件以及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于当代历史建筑的保育问题做了一定的思考。
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
西关大屋一般为左右对称布局,位于中轴线上的是厅堂部分,每厅为一进,一般为两至三进。厅与厅之间用天井隔开。中轴线上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和二房。首先是门厅,门厅是看门人坐的地方;经过一天井后,来到轿厅,轿厅也叫茶厅,是开敞式的厅堂,再过一个天井才是正厅。正厅则是全屋的中心,这个厅高度最高、面积最大是供奉祖先和家聚会议事的场所,也是接待特别重要宾客的地方,所以气氛也最为庄重。正厅后隔一屏门是头房,也叫长辈房,为最老的长辈居住的房间。尾房则是中轴线上最后一个房间后墙没有开门或窗。中轴建筑两侧的用房有偏厅、书房、卧室、厨房和楼梯间等。偏厅是家属生活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偏厅或书房面积不大,但房前会设有庭院栽种花木等等让人感觉怡然自得。客房、书房后则是偏房和楼梯间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
从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可以看出,此平面对外相对封闭,而对内十分通透。厅和房主要通过廊
道来连接,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厅是人们日常生活、会客等的场所,所以开间较大,可以体现西关富人的阔气,又符合人的自然心理。而房只是个人休息的场所,所以房间相对小很多,也能让人感觉比较踏实,隐蔽性强。总体布局细致而规整,符台岭南人的性格特点。而站在西关大屋里,虽然主要采光都是依靠天井,但明显光线不足。西关大屋开窗较少,对外较为封闭,由于封建迷信里面所谓的北面开窗会漏财的说法从而造成了西关大屋照明度不足的缺陷。在西关大屋里没有洗手间,据说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很私人的事情,所以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解决的。这是当代越来越少人居住于西关大屋的因素。
西关大屋的特色构件
“三件头”
我觉得大门“三件头”是西关最具有特色的构建之一,通过这三道构建,你可以感觉到前人的智慧,看看他们是怎样针对岭南气候岭南生活方式做出他们的对策的。
首先,临街的第一扇门叫矮脚吊扇门,是四扇对开的小折门门扇上部是各种图案的术雕通花,精美别致。这扇门对外街它是一个屏障,对内屋则既可保证屋内的隐私性,又可通风采光。
看过“外地媳妇本地郎”的人都会对西关大屋有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它的趟栊了。趟栊趟栊,开为趟,合为栊。趟栊是大门三件头里的第二件,位于矮脚吊扇门之后。趟栊是栅栏式拉门,由大圆木横向开合组成,横木的数目为单数,据说是因为民间传统习惯以单数为阳数。门上部设有轨道,下部装有滑轮。在趟栊的后部有时还会装上小铃铛,移动时,
小铃铛就会响起来。那为什么要设置趟,栊呢,这是由于广州的炎热气候所导致的。过去没有空调,如果只是设置一个门,一旦关上就没有办法进行通风,在广州这个炎热气候的城市里,这样显然是不好的。而为了防盗又不可能总是把门开着。所以,聪明的广州人就设置了趟栊。平
日里,人们常常是关起趟栊而开大门,既可以通风纳凉又可以起到防盗作用。真的不能不称赞我们广州人的聪明才智啊。趟栊之后是大门扇,这才是真正的大门。此门听说是用坤旬木或樟木制造的。原因是广州的气候湿热,容易滋生白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