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论先秦的音乐文化交流.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先秦的音乐文化交流.doc

上传人:dugusiyu 2018/3/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先秦的音乐文化交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先秦的音乐文化交流
摘要:音乐文化交流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将我国古代雅乐制度确立,形成了森严的雅乐等级制度。随着音乐交流的加剧,这种礼乐等级制度逐渐遭到破坏。本文拟在论述音乐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从历史与民族交流的角度入手,阐述古代音乐文化交流对我国传统雅乐体系的破坏与影响。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古代音乐交流雅乐
音乐文化交流是推动音乐发展与各民族之间融合的动力,没有交流,中国音乐的发展将变得非常迟缓。在我国,音乐文化交流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

中国与境外的音乐交流,由来已久。从最早的相关描述音乐交流的文献看,始于黄帝时期。《吕氏春秋•古乐》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1]关于其中“大夏”的解释,历来学者多有不同见解。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均认为,大夏指葱岭之西的一个古国,在今天的阿富汗北部一带。冯文慈先生则认为:“所谓‘西戎之国’(大夏),虽在中原西北或西部,却仍然在中土之内,也绝不会跑到葱岭之西的地带。”[2]从冯文慈的相关考证来看,图文并茂,说服力较强。但不论是今天的阿富汗北部一带,还是现在的昆仑山一带,均属中国的西部地区。东汉人高诱注释《吕氏春秋•古乐》时说,“大夏”是“西方之山”。注释《吕氏春秋•本味》时也说,“大夏,泽名,或曰山名,在西北。”[3]《白虎通义•礼乐》载:“南夷之乐曰兜,西夷之乐曰禁,北夷之乐曰昧,东夷之乐曰離。”[4]可见,黄帝时期的伶伦已经到达过西夷,并在西夷地区取竹定律,这使得西夷之乐与华夏音乐相互融合,促进了交流。同时,这也成为已知文献中,最早的关于先秦音乐文化交流的记载。
《史记•殷本纪》载:“(纣王)好酒***乐,……使师涓作新***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5]闫江涌认为:“这里的北里之舞应是一种***舞蹈,可能是殷臣师涓据西域传入的一种***宗教舞蹈为纣王而编排。依据是:新疆考古工作者于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深山崖壁上表现***舞蹈的大幅古代岩画中,有一幅祭祀双马神的图案,双马神是雅利安人崇祀的重要神祇,类似的双马神还见于商代铜器铭文。这种***舞蹈的内容可能与古代印欧人祈雨的宗教活动有关,商代印欧人包含有***舞蹈内容的宗教活动随东迁的雅利安人传入了新疆地区。”[6]商朝距离现在,历史久远,但从商纣王观赏北里之舞的事件中,仍能管窥当时音乐文化交流之一斑。

周朝时已有韎师﹑旄人及鞮鞻氏之官,掌管四夷之乐舞。《周书•春官宗伯》说:“韎师掌教韎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飨亦如之。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祭祀
﹑宾客,舞其燕乐。……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祭祀则吹而歌之,燕亦如之。”[7]由此观之,周朝已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乐舞的乐官。这些乐官各司其职,在祭祀乐和燕乐中分别制作不同的音乐来区分,为中原音乐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同时,西周统治者也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制作不同的音乐来为自己歌功颂德。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谈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