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试论《孟姜女》的演唱风格.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孟姜女》的演唱风格.doc

上传人:dugusiyu 2018/3/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孟姜女》的演唱风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论《孟姜女》的演唱风格
【摘要】《孟姜女》是根据传统民歌改编的一首非常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孟姜女》又名《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花名》等,是汉代的时调小曲,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从它的音乐来看,又与江浙一带的民歌有着更加紧密的关系。全曲十二段唱词以时令花名作序引,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
【关键词】传统民歌;民间;情感;声乐作品
一、歌曲《孟姜女》的创作特色
《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从它的音乐来看,又与江浙一带的民歌有着更加紧密的关系。全曲十二段唱词以时令花名作序引,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孟姜女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丈夫修筑长城的工地,可等待她的却是丈夫坠崖身亡的噩耗。这个动人的故事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大约形成于唐朝以前,作为民间时调小曲约形成于宋元以后,千百年来人们用歌曲传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倾注着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借此抒发受迫者内心的悲怨。整首曲调流畅、柔丽、感情深切、表现细腻、结构严谨,整个乐段分为四句,每句落音分别为re、sol、la、sol,是典型的启承转合式的方整性乐段,此曲有过不少的变化,许多戏曲、曲艺音乐和民间乐器中都有它演变而来的曲调。
二、《孟姜女》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歌曲《孟姜女》第一段除了在旋律上加花润饰外,基本上保留了原来民歌徵调式的结构旋律法,整个乐段用稍慢的速度,以缠绵平稳的节奏委婉哀怨地诉说了孟姜女的情思。乐段的转句以色泽柔和、暗淡的羽类色彩,音调与色泽光润、明亮的“启、承、转、合性的”调式相对比,旋律进入中低音区,落在最不稳定的音级(羽音)上,整个乐段曲调柔和深情,色泽稍暗。使用这种调式色彩的对比手法、音乐抒咏性很强,含而不露,生动感人。本段叙述了孟姜女夫妻分离的情景,“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造长城”,其曲调稍慢,而情感委婉哀怨,备极悠怨,羡慕人家夫妻团圆,而自己却闺中寂寥,不由得心中暗含辛酸,委婉而淡淡的流露在“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诉说和旋律中。李耀伦先生所译的《外国音乐参考资料》曾载有日(下转第129页)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的一段话:“总谱上标志是忧伤,是几分忧伤?哪几分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我只有自己去作判断。”
第二个段落,是原民歌的加工发展,旋律流动感增强,使人听起来耳目一新,但整体结构、落音、色彩变化都保留着第一段的韵致,又在句尾加了两小结带哭腔的长拖音,进一步烘托了孟姜女盼望与丈夫相会而渺茫无助的悲怨心情。在声音世界飘然而至,令人感动。
到了第四段,也就是民歌《孟姜女》的高潮所在,曲调变紧,激烈而似有风雪之声,其情之悲,其情之怨,极尽其力。孟姜女千里寻夫,血泪控诉,“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漫青山。”感情哀怨至极,旋律又作转调变化,并运用戏剧上紧拉慢唱的手法,急切的表现了孟姜女的期待极度受挫,失去丈夫的极度悲痛之情,情感推向最高而扼腕谢幕,将孟姜女的怨妇情结全曲高扬,令人深感其血泪之悲之怨,其情其理无不使然。
三、《孟姜女》的演唱技巧处理
《孟姜女》是一首适合女高音演唱的大型声乐作品,属于高难度曲目,音域由原曲的大九度扩增为十四度,三次转调,大量的弱起、附点、切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