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文档名称:

临床操作常规--内科.doc

格式:doc   大小:302KB   页数:9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临床操作常规--内科.doc

上传人:1557281760 2018/3/4 文件大小:3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操作常规--内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厦门集美爱欣护理院
临床操作常规
内科分册
第一章呼吸系统常用操作技术
第一节经口气管插管术
【适应症】
、异物或分泌物潴留均可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
(特别是昏迷)以及麻醉时,正常的生理反射受到抑制,导致气道保护机制受损,易发生误吸有分泌物潴留,可能导致严重肺部感染。对于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的患者,有必要建立人工气道,以防止误吸及分沁物潴留。
,使分泌物在大气道潴留,易导致肺部感染及呼吸道梗阻,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对清除气道分泌物是必要的。
,首先应建立人工气道,提供与呼吸机连接的通道。
【禁忌证】
经口气管插管无绝对禁忌证,但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能导致插管困难或有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和脊髓严重损伤的可能,应慎重操作或选择其他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




【操作方法及程序】
。使用方法上两者有所不同。直喉镜是插入会厌下,向上挑,即可暴露声门。弯喉镜是插入会厌和舌根之间,向前上方挑,会厌间接被牵拉起来,从而暴露声门。
,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气管导管远端1/3表面涂上液状石蜡,如使用导丝,则把导丝插入导管中,利用导丝将导管塑型。导丝不能超过导管远端,以免损伤组织。
,肩背部垫高约10cm,头后仰,颈部处于过伸位,使口腔、声门和气管处于一条直线上,以利于插入气管插管。
、人工通气及生命体征监测在准备插管的同时,应利用面罩和人工呼吸器或麻醉机,给患者吸入纯氧,同时给予人工通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才能开始插管。如插管不顺利,或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特别是低于85%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重新通过面罩给氧,并进行人工通气,直到氧饱和度恢复后,再重新开始。插管前、插管过程中及插管后均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用左手握喉镜,从患者口腔右侧插入,将舌头推向左侧。喉镜应处于口腔正中,此时可见到悬雍垂,同时观察口咽部。如有分泌物,则需充分抽吸,以免影响插管的视野。慢慢推进喉镜达舌根,稍上提喉镜,看到会厌的游离边缘,喉镜插入会厌与舌根之间或插入会厌下方,向前上方挑,就可将会厌挑起,看到杓状软骨间隙,再用力上挑,则可看到声带。
,右手将导管插入声门,避免插入过深,一般情况下,男性患者插入深度为距离门齿24~26cm,而女性为20~22cm,给气囊充气,将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或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先吸入纯氧。使用导丝者,在气管导管插入声门后,一边送导管,一边将导丝拔除。
:①用听诊器听胸部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②监测患者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如插入气管,则可见呼气时呈现二氧化碳的方波,及测得的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值;③监测流速-时间波形,如有自主呼吸,可监测到典型的呼气波形;④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通过麻醉机气囊的活动,确认导管插入气管。
,此时才可将喉镜取出,用蝶形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一起固定于面颊部及下颌部。
,进一步调整导管位置气管导管远端应在隆突上3~4cm,根据X线胸片,调整导管深度。同时观察患者肺部情况及有无并发症。
【注意事项】
、心率和血压。
,预计插管难度,可提前进行准备。判断插管困难的方法见经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术。如果判断可能出现气管插管困难,可考虑以下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插管;逆行插入法;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管导入术;环甲膜切开术等。
~40s,如一次操作不成功,应立即面罩给氧,待血氧饱和度上升后再重复上述步骤。
,避免压力过高引起气管粘膜损伤,同时压力又不能过低,气囊与气管之间出现间隙。不需对气囊进行定期的放气或充气。
。应常规做好紧急更换人工气道的必要准备,包括:准备同样型号的气管托管,紧急插管器械,面罩,人工呼吸囊等。一旦气囊漏气,应及时更换。


⑴缺氧:一般情况下每次操作时间不超过30~40s,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旦低于90%,应立即停止插管,保证氧供。
⑵损伤:有口腔、舌、咽喉部的粘膜擦伤、出血、牙齿脱落和喉头消肿。动作应规范,不应用喉镜冲撞上门齿,并以此为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