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提升2.docx

格式:docx   大小:29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提升2.docx

上传人:可爱的嘎嘎 2025/3/26 文件大小:2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提升2.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提升2 】是由【可爱的嘎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提升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真题体验
三年考题 技能提升
1.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丢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暴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猛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 抓住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可推断该地区是石灰岩分布地区,且该地区水土流失严峻。岩石溶蚀与侵蚀不行能是受单一猛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应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答案 C
2.人类与环境的协调进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依据下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取肯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供应栖息地
解析 本题通过表格形式给出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要求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应留意运用地理学科语言,并做到言简意赅。
答案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整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爱护生物多样性。
3.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浇灌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峻。依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完成(1)~(4)题。
材料一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______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___河,推断理由是________。
(2)材料二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月越________;,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 000年前后比现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实行哪些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图和地层剖面图的考查,以及利用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和变化缘由、生态环境和农业进展等地理学问的力量。(1)从图中等高线可直接读出流向,石羊河流入腾格里沙漠,没有注入海洋,故为内流河;(2)阅读地层剖面图即可得答案;(3)结合中国地理的学问,联系石羊河中下游地区位置,即可推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4)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解决石羊河流域的生态问题的核心是“水”,故从农业节水方面考虑。
答案 (1)从西南流向东北 内流 河流没有流入海洋,而是消逝在沙漠里
(2)远 湖沼 潮湿 当时的沉积物特征为湖沼沉积,即该地原来是湖泊,气候是比较潮湿的,而现在地表都是沙地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沙漠化(荒漠化)
(4)退耕还林还草;进展滴灌、喷灌等浇灌技术;调整农业结构,进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对该流域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潮湿和半潮湿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四周是有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四周沙源较丰富的缘由。
(2)分析H县城四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缘由。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辩,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供应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 依据经纬网确定区域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该区域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第(1)问,沙源丰富即沙质沉积物多,沙质沉积物的形成与风力和流水沉积相关,结合材料去从上述两方面分析。第(2)问,留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分析说明冬春多风,依据地形特点分析风力强劲。第(3)问,依据M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当地人类活动,言之有理即可,应特殊留意观点及理由的全都性,避开前后冲突。
答案 (1)(M处四周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暴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长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全都;H县城四周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暴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潮湿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削减);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四周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四周扩展。
5.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1)~(2)题。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本题组以森林的阻风作用为素材考查读图力量和森林分布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坐标含义,理解题目条件,防风效果最好,即在6米高度以内,风速最小的。①图距地面6米高度内,风速小于3千米/小时,比②、③、④均小,防风效果最好。第(2)题,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该地的防护林宜选择落叶阔叶林。
答案 (1)A (2)B
6.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削减。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草地

盐碱地

耕地

沼泽地

建设用地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爱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区域位置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猎取有效信息,分析探讨问题的力量。第(1)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沙地面积呈增长趋势,而草地面积大幅度削减,耕地增加较多,这反映出了过度开垦,破坏草场,导致荒漠化的不合理土地利用。因此要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第(2)题,图中沙地面积多,草场面积大,应位于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故D项正确。
答案 (1)B (2)D
7.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乐观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进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爱好。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___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缘由。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乐观影响。
解析 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本题的切入点。(1)作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生态脆弱,假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削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与西北地区相比,俄罗斯远东地区纬度更高,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湿度较大,自然 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该地区纬度较高,进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为热量不足。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温度会上升,作物生长期将延长,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有利影响。(3)我国人多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具有地广人稀的优势,同时我国经济进展速度快,人口众多,大豆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宽敞。(4)在国外租种土地可以缓解我国的人地冲突,减轻土地利用强度,恢复土地生产力,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答案 (1)①土壤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削减(生物多样性削减)。
(2)亚寒带针叶林 高 有利影响:①热量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3)①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分。②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进展快速,消费力量增加,市场需求大。
(4)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