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中综合复习试卷(及解析)大全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中综合复习试卷(及解析)大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中综合复习试卷(及解析)大全
1.在距今1200多万年,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 )
A.热带草原 B.热带沙漠
C.热带雨林 D.亚热带雨林
2.图表示新生命孕育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卵细胞是在①中产生的
B.精子在②中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C.埋入子宫内膜的“种子”指的是受精卵
D.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3.若要比较花生和核桃仁含有的能量,花生和核桃仁应
A.质量相同 B.体积相同 C.数量相同 D.形状相同
4.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该类物质是(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5.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②是胃液,能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C.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D.若⑤是肠液,则④一定是胰液
6.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有关实验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编号
2
3
加入物质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加入物质并
振荡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温度
37℃
37℃
10℃
60℃
水浴时间
5-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现象
?
?
?
?
A.滴入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色,2、3、4号变蓝
B.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3号、4号试管和1号试管作对照,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
D.此实验结果说明人体内的生理活动不受温度的影响
7.长期不吃早饭会导致分泌的胆汁没有“用武之地”而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胆汁是哪个器官分泌的( )
A.小肠 B.胆囊
C.肝脏 D.胃
8.如图是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对的的是( )
A.箭头①表示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B.箭头②表示氧气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箭头①表示肺泡中的全部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
D.箭头②表示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9.如图是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
B.c和d的进出,依赖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舒张
C.a和d是二氧化碳,c和b是氧气
D.气体b进入血液只穿过一层细胞
10.用“鼻呼吸”要比用“口呼吸”更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其主要原因是( )
A.口腔中不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 B.用鼻呼吸可以温暖湿润空气且吸附灰尘
C.口腔内温暖空气的效果比鼻好 D.空气从鼻到达肺比从口到达肺的距离远
11.古训“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说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
A.说笑不利于保护声带 B.说笑会影响唾液分泌,不利于消化
C.说笑时飞沫四溅,易传播疾病 D.说笑时食物易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12.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结缔组织。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B型血的病人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A型血或B型血
B.血液中的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淡黄色,半透明
C.某人患阑尾炎时,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比红细胞多
D.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13.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4个腔,⑤、⑥、⑦、⑧表示血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③、④、⑥、⑦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少的静脉血
B.体循环可表示为:④→⑦→组织处毛细血管网→⑧→①
C.肺循环可表示为:①→②→⑤→肺部毛细血管网→⑥→③
D.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先体循环再肺循环
14.如图为人的胃部血液循环示意图,若A、B、C为对应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则下列血液流动速度关系式、表述正确的是( )
A.A>B>C B.C>A>B C.B>A>C D.A>C>B
15.流鼻血后自然止血的过程中,起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16.如图表示人体某结构中血液流动示意图,①和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若②表示肾,则③内血液中的含量增加的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尿素 D.营养物质
17.下图中,人体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图中的
A.1、2 B.1、3 C.3、4 D.2、4
18.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19.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构成入体的泌尿系统 B.甲处可形成尿液
C.甲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丙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20.某校组织学生进行了消防逃生演习,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X]表示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内
B.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
C.听到消防警报声后同学们迅速逃生,这属于简单反射
D.消防逃生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21.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已知图中A为人体某块肌肉。请据图回答:
写出图中五个结构的名称.
A.效应器;B._____;C._____;D.传入神经;E._____。
22.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的结构包括①⑤②③④
B.该神经元可以完成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C.图中④是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23.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气体进入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C.视觉的形成: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体循环:右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左心房
24.下表中的选项,不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1
2
3
A
血液
血细胞
血小板
B
消化系统
消化道
胃
C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D
内分泌腺
性腺
卵巢
A.A B.B C.C D.D
25.“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A.节省办公经费 B.减少垃圾 C.保护森林 D.实现现代化
26.下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读图并填空。
(1)图中曲线X表示_________的消化。
(2)图中D表示部位_________________。
(3)蛋白质被消化的最初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淀粉的消化,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唾液(含淀粉酶)和清水各2毫升。放在37℃的水中约10分钟,然后滴加碘液,B试管中的液体变蓝,A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比较A、 B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人体从外界获得的现成有机物,必须经过氧化分解才能释放出其蕴含的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氧化分解的过程需要氧气,同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它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呢?如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2模拟的是________,4模拟的是_________。
(2)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深吸一口气,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__(收缩、舒张),使胸廓的横径和纵径都增大,胸腔的容积也扩大,外界气体通过_________进入肺内,图________表示该过程。
(3)气体进入肺泡后,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此过程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变成了含氧多的________。
28.下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_。图中血管⑥的名称是______,⑥中流的是______。
(2)血液由④射出,流经⑦、⑧到①的循环途径叫______,④和⑦之间的瓣膜是______,它控制血液只能按④→⑦的方向流动。
(3)图中A框内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在此处氧与______结合。经此过程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
(4)若图中B框内过程是发生在小肠处的物质交换,血管⑧中的氧气含量______,营养物质的含量______。
29.人体的多个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图中A、B、C、D表示相关的系统。请回答:
(1)人体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不同,它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的运输和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系统来完成的。
(3)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_______)
A.小肠内壁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B.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
C.小肠绒毛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D.小肠长5~6米
(4)人体的代谢废弃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肾小球的_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____作用,形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该过程是由[ ______]系统来完成的。
(5)在内环境稳定的维持中,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人体成为________________。
30.近几年,我国交通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如酒后驾驶机动车者一次记12分等。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一中的______(填数码代号)造成的。长期酗酒,过量的酒精能使脂类物质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官腔变窄,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从而使______的发病率增高。
(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正常情况下,司机看到红灯会将车停下,完成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3)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吹气时,醉酒者肋间肌、膈肌处于______状态。醉酒者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4)对于不配合吹气的酒驾者,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定,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______。酒驾者血液中的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最先进入图二中的[ ]______。当血液流经肾脏时,______浓度出现了图四的变化,发生在图三中的______部位(填字母)。
1.C
解析:C
【分析】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主要树栖于非洲的热带丛林。
2.C
解析:C
【分析】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子宫内膜。
【详解】
A.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所以卵细胞是在①卵巢中产生的,A正确。
B.精子在②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B正确。
C.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③子宫,这是怀孕,C错误。
D.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由母体排出,所以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D正确。
故选C。
3.A
解析:A
【解析】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若要比较花生和核桃仁含有的能量,变量是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同,其它的质量等条件相同。故选A。
4.D
解析:D
【分析】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详解】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维生素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据此解答。
【详解】
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②是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B错误;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错误;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⑤是肠液,故④一定是胰液,D正确。
【点睛】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一定要读懂图示。
6.D
解析:D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详解】
A.1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清水后,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试管变蓝,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受温度的影响,3、4号试管温度不适宜,不能将淀粉糊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试管变蓝,A正确。
B.1号和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唾液,其他变量都相同,1号、2号试管作对照可探究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正确。
C.3号、4号试管和1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选用3号、4号试管和1号试管作对照可探究温度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正确。
D.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37℃接近口腔的温度,此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此实验结果说明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受温度的影响,错误。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7.C
解析:C
【分析】
考查的是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胰腺分泌胰液;肝脏分泌胆汁;肠腺分泌肠液。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