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
血液中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
血气与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三者密切相关
提纲
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碱平衡的调节
血气(包括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酸碱平衡及其意义
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及判定
病例分析
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能释放H+的物质,如H2CO3、HCl、H2SO4等
挥发酸:碳酸 CO2+H2O--H2CO3--H++HCO3-
固定酸:硫酸,磷酸,尿酸,β-羟丁酸,乙酰乙酸
碱能吸收H+的物质,如HCO3-、Cl-、SO4-2等
普通膳食条件下,酸性物质的产生量远远超过碱性物质
体液酸性物质来源
三大营养物质完全氧化 CO2+H2O(挥发性酸H2CO3)
物质代谢的中间产物组成固定酸
蛋白质分解代谢:硫酸,磷酸,尿酸;
糖酵解:甘油酸、丙酮酸、乳酸;
脂肪分解代谢: β-羟丁酸,乙酰乙酸
食物或药物
体液碱性物质来源
碱性食物(蔬菜、瓜果中的有机盐)
机体代谢产生: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是碱性物质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作用机制
优点
缺点
血液的缓冲
五大缓冲系统
反应迅速
作用不持久
肺的调节
通过肺通气排出CO2调节PH
效能最大,30分钟即达到高峰
对固定酸无效
肾的调节
肾上皮泌酸,重吸收保碱
调节固定酸,保碱好
见效慢(3~5天)
组织细胞的调节
H+-K+,H+-Na+,Na+-K+
强效,3~4小时起作用
易致电解质紊乱
五大缓冲系统
H2CO3 H++HCO3-
H2PO4 H++HPO4-
HPr H++Pr-
HHb H++Hb-
HHbO2 H++HbO2-
酸碱平衡的调节
2018/3/5
作用机制
优点
缺点
血液的缓冲
五大缓冲系统
反应迅速
作用不持久
肺的调节
通过肺通气排出CO2调节pH
效能最大,30分钟即达到高峰
对固定酸无效
肾的调节
肾上皮泌酸,重吸收HCO3-,保碱
调节固定酸,保碱好
见效慢(3~5天)
组织细胞的调节
H+-K+,H+-Na+,Na+-K+
强效,3~4小时起作用
易致电解质紊乱
反映血气及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
PaO2
酸碱度(pH)
PaCO2
碳酸氢根(HCO3-)
剩余碱(BE)
缓冲碱(BB)
CO2结合力(CO2-CP)
阴离子间隙(AG)
氧分压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又称氧张力。
正常值:动脉血氧分压为(PaO2)为95~100mmHg
静脉血氧分压为(PvO2)为40mmHg
40岁以上,PaO2=102-(年龄-40)×
60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岁,PaO2下降1mmHg
不管什么年龄只要PaO2小于80mmHg都是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