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这八年很精彩.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我这八年很精彩.doc

上传人:wz_198622 2015/5/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这八年很精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这八年很精彩
何莹
《山东省历史地图集》2006年初正式启动后,本人有幸参与此项文化强省工程,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八年来,在老同志们的带领下,结交了省内外历史地理学界一批德高望众、学识渊博的著名专家学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积累了业务经验,学会了做人、做事,回顾这段工作经历,感慨万千。
一、地图集工作进展情况
《山东省历史地图集》编纂工作是省史志办公室于2006年初在白手起家的基础上启动的。八年来,地图集编辑部自始至终是满打满算保持在4个人的状态下开展工作的。我们这个小团队,在办公室领导的直接挂帅下,克服了人员少、资料缺、专业经验不足、业务进度赶得紧等一道道难关,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着。主要经验如下:
(一)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凝聚了省内外学术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图集编纂工作。这些专家学者分布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及省内的山大、山师大、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省直单位。学者包括国内著名历史学家安作璋、史为乐、乔幼梅、谢祥皓、孟祥才,著名历史地理学者王文楚、邹逸麟、朱士光、韩光辉、尹钧科、谢鸿喜等。调动了省直10多个业务部门、17个市的史志办公室积极性,赢得了一批熟知地情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热情参与和支持。
(二)精心组织,科学调度,高效、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根据工作方案安排,图集(古代卷)上自五帝时代,下至清朝末年,跨世数千年,内容包罗万象,编纂周期为十年。筹备期间,编辑部进行了半年多的考察论证,在太原、北京等地召开了数次专家学者论证会。工作启动半年后,起草完成了所有开展工作必须的业务文件,一一落实了撰稿任务。为了尽快积累掌握图集编纂必须的历史地理学佐证资料,编辑部发动各市史志办公室积极参与,仅用两年的时间即编纂出版了一套包括17部分册,汇集有300多万文字、2000多幅图片的《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资料丛书。并且在不占用省财政经费的情况下,印制了3000套,无偿分发给社会各界,塑造提升了山东史志系统在省内外的学术形象,发挥了重大社会效益。
为了掌握主动权,在部署工作时,我们面对人员少、时间紧的极度困难,编辑部直接承担了信息量最为丰富,处于最基础地位,决定全局工作成败的《政区》、《村镇》、《古地图》等3部分册的撰稿、编绘任务,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2008年6月,在工作启动仅两年的时间内,一部10多万字,40多幅地图的《政区》分册征求意见稿完成。不仅鼓舞了全体参编人员的积极性,也缓解了当时的史志办主任刘秋增同志始终忐忑不安、放心不下的紧张心情,也令省内学术界和地图出版社对图集编辑部快速提升的专业水平刮目相看。至2010年底,即地图集启动的第五个年头上,一套跨世五千年,包括《政区》、《自然》、《社会》、《经济》、《军事》、《村镇》、《古地图》8部分册在内的征求意见稿全部完成。总计含地图1000多幅、200多万文字、数百幅照片。在现存的山东地方文献中,其信息量和学术价值是空前的,不愧是一项
“文化强省工程”。
(三)遵循实事求是、科学严肃的学术原则,确保图集质量。图集8部分册征求意见稿的问世,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加工提高的任务还十分繁重。2010年初,办公室召开了有40多位省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图集(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