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3/5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数学。然而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过程中来,是值得教师去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一节公开课的小插曲
这是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片段。
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上到一半,突然,电脑操作出现故障,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上课的教师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向电脑教师抛去求救的目光。经过电脑教师的及时检修,电脑又恢复了正常,课又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了。
本案例中,幸亏电脑教师及时到场,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假设修理电脑的教师碰巧不在,结果又会如何呢?
反思一:教学情境应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教学手段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做到适度适量。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在教学中,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互相配合,才能争取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为了避免案例中的尴尬,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学****努力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案例二:一张课本上的主题图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课本提供了一幅游乐场的情境图。一位教师是这样运用这个情境的: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全都描述了一遍,甚至有些学生提出了“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我看到天上有气球”等与数学无关的信息,教师都不假思索地一一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八分钟过去了,学生的答案还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此时,由于学生的回答始终没有涉及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教师虽然还
“面带微笑”,却笑得越来越勉强,甚至额头上已冒出了汗珠。这样的紧张和不安又是谁造成的呢?
显而易见,上述教学情境具有宽泛性,他把学生的思维放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符合学生的现实起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从理论上分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但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反思二:教学情境要处理好问题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本案例中,教师只是原原本本的把主题图拿到课堂上,由于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缺乏目的性,又没有适时引导,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侃着。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思维很活跃,但实际却使课堂教学陷入了“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没有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优势。情境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情境的运用中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处理好教学情境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