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2021高二政治必修3素材: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高二政治必修3素材: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docx

上传人:胜利的喜悦 2025/3/27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高二政治必修3素材: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1高二政治必修3素材: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是由【胜利的喜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高二政治必修3素材: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与进展,形成了多种多样、别具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中有很多裨益于社会的精华:
1.追求抱负、刚健自强的奋斗精神——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灵魂和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精神源泉。中华民族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才绵延不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推崇仁爱、奉行宽容的豁达姿势——重视和谐,提倡宽容,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主要精华之一。这种精神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3.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个历史的范畴,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之一,体现出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把家庭—家乡—国家直接贯穿,宣扬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昌盛不衰,华夏文明连续宽敞的重要内因。
4.提倡孝义之道,强调人伦价值的伦理道德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是规范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它包括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及家庭和个人的个人伦理。在人类社会中,最小的个体单位是人,而由人组成的最小单位则是家庭,因此,个人伦理和家庭伦理可以说是构成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是整个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和进展的基石。
5.尚德重道、修己养身的社会意识——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之一。
中国传统伦理的糟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当然也不例外,它在当时具备着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感情信念的功能,但也不行避开地掺杂一些糟粕,对此应予以摒弃和剔除。
1.为伴侣“两肋插刀”的盲目义气观
中国古代人伦道德观念中的“五伦”,提出“伴侣有信”的说法,意思是指伴侣之间相处要彼此信任,相互间要信守诺言,互不哄骗,实际上这应当是伴侣之间所应当达到的最高境界。可是有些人往往把义气放在信义之上,认为只要伴侣有难,就应当尽自己所能去挂念,为伴侣“两肋插刀”,哪怕伴侣是因打架斗殴、杀人越货、持刀抢劫而触犯法律,身陷囹圄,自己也要不顾一切盲目相救。这种错误观念危害极大,使不少血气方刚之士走上犯罪的道路。
2.强调“三纲五常”的封建等级观念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人伦道德是最为基本的伦理观念。孟子最早提出了“五伦”之说,即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亲弟恭、夫义妇顺、伴侣有信。汉代的董仲舒从“五伦”中抽出了最为重要的三伦,具体论证了“三纲”思想,同时总结前人的思想成果,又提出了五个重要的封建道德规范,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格外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三纲五常”,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些道德规范被历代王朝当作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尖锐的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三纲五常”是封建糟粕的典型代表,它所宣扬的“三纲”实际上就是严格规范的封建等级关系,上下等级之间只能确定地听从,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这种纲常观念实际上不是对人伦道德观的弘扬,而是对其的摧残和破坏,是一种畸形的伦理道德观念,应当彻底废除。
3.宣扬“情大于法”的泛道德论思想
中国社会是一个传统的伦理社会,所谓的“以德治天下”以及“礼仪之邦”等等,说的都是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含义。在中国最为基本的人伦道德关系中,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及伴侣关系等等,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而忠、孝、节、义、信等,则是处理这些关系的相应标准。
与此相适应,中国社会消灭了这样的特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讲关系、讲人性、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突出尊卑、贵贱及其贫富之别等等。这种特点导致中国在长期的历史进展中成为以“人治”社会,整个社会呈现出泛道德论的倾向,即“情大于法”。把伦理道德作为衡量和制约人们社会生活的唯一标准,淡化了法律的应有作用,这与文明社会进展的步伐是背道而驰的。
[思考] 传统文化伦理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弘扬传统伦理文化,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全盘确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