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逍遥游
庄子
庄子和《庄子》概况
庄子名周,战国撕蒙(在今河南商丘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孟子同时代或稍后。庄子曾做过蒙漆园吏,是一个小官,一生过着穷苦的生活。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又是对后代文学、语言影响较大的散文家。
《庄子》一书,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一向认为内篇大体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则是庄周后学所作。
庄子认为一切事物经常在变化着,人对这种变化是无可奈何的,只有服从。因此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质的差别,说什么大小、贵贱、寿夭、生死、施肥、善恶、得失、荣辱等都是一样的,要求人们在无施肥、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他极力否定现实、主张消极地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在政治上,他反对人间的一切措施,要求社会毁掉一切文明,回到最原始的时代。这些思想对后世起了使人消极颓废的作用。
不过庄子的思想也有他积极的一面。他痛恨并无情地揭露了当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的社会,他拒绝和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并辛辣地嘲笑。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这对以后封建社会里某些知识分子的反礼教、反封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都很大。
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的司马彪、孟氏、崔译、向秀、郭象五家,现在的只有郭注本十卷。唐代有成玄英为郭象注作疏。清代有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今人刘武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王先谦的集解有不少的纠正和补充,也值得参考。
北冥[1]有鱼,其名为鲲[ 2]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4],其翼若垂天之云[5]。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6]。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7],志怪者也[8]。《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9],去以六月息者也[10]。”野马也[11],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13]?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4]?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5],则芥为之舟[16];置杯焉则胶[17],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8],而后乃今培风[19];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0],而后乃今将图南。
【正文】
[1]北冥:冥通“溟”,海,北冥即北海。[2]鲲:《尔雅·释鱼》:鲲,鱼子。此 处以鱼子作大鱼。[3]鹏:据《说文》:鹏,古凤字,此处 用作大鸟名。[4]怒:振奋,奋发。[5]垂:旧注或解作垂挂;或解作“陲”: 边。垂天:指天边。
[6]海运: 指海啸、海动所引起的海波动 荡,此时必伴以大风,大鹏借着这种大 风飞向南海。[7]齐谐:当是书名。也有说是人名。[8]志:记载。[9]抟:音tuán,拍击。扶摇:暴风名,由 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10]六月息:息:风。六月间海上常有大 风。也有说“息”:休息,指大鹏要休息 六个月,方可至南诲。
[11]野马:春天阳气发动,远望原野或沼 泽之中游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12]生物:概指动物。息:气息,指动物 呼吸所产生的气息。尘埃:尘,指尘 土。埃,指尘土中之犹细小者。大鹏: 万物中的极大者。尘埃:万物之中之 极小者。极大者与极小者均须有所凭 借而后方能运动,从而说明万物无一 例外均应有所待。
[13]其:通“岂”,表反诘。邪:通“耶”, 语气词。[14]极:尽。[15]覆:倒。坳:土坑。坳堂:也作堂 坳,地上低洼之处。[16]芥:小草。[17]置:放。胶:粘住。[18] 斯:就。[19]培:凭借。[20]夭阏:阻拦,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