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1789年法国大革命
1808年,西班牙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
1809-1821年,意大利烧炭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
1821年,希腊反对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
康德,费希特,黑格尔。
夸大主观的作用;
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
崇尚天才和灵感。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批判现实;
预言未来,富于理想色彩。
思想基础
文学传统
感伤主义文学
狂飙突进运动
卢梭和歌德的创作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强烈的主观抒情性,这是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极力歌颂大自然;
重视民间文学;
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多用夸张和对比手法。
消极浪漫主义
反对启蒙思想,憎恨法国大革命,有的支持封建复辟。他们或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宗法社会;或鼓吹逃避现实,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
拥护法国大革命,敢于正视现实,既反对封建主义,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讴歌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渴望社会变革。
浪漫主义的两种倾向
两种倾向有矛盾,有斗争,但也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倾向;消极浪漫主义作家则在文学的革新和浪漫主义的兴起上起过重要作用。
浪漫主义的两种倾向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源地,但其落后的社会发展状况又极大地制约了浪漫主义运动,从而使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一方面缺乏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具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早期浪漫派
早期浪漫派(又称耶拿派)其同人刊物是《雅典娜神殿》。
代表人物
施莱格尔兄弟(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1767-1845,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
弗里德里希最早提出浪漫主义。
诺瓦利斯(1772-1801)蒂克(1773-1853)
早期浪漫派敌视启蒙主义,美化封建社会。在理论上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古典主义;主张创作自由,强调想象和幻想的作用。
诺瓦利斯(1772-1801)
法律专业毕业,1794年在腾施台特(其任职之地)附近的格吕宁根结识一名叫索菲·封·库恩的姑娘,并深深地爱上了她,视其为纯真的象征,大自然的化身。第二年,他与13岁的库恩订婚,她成了他的未来,他的一切,他想通过爱来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1797年,库恩病逝,给了诺瓦利斯以致命的一击,毁灭了他对未来的一切希望。他开始怀疑生活,否定生活,追求“更高层的领域,即科学和精神的领域,在这里人才有可能摆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