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节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romanticism)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文学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出现。以表现幻想和情感为基础的浪漫精神是文学生成的一个重要源头。各民族早期的神话都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被认为是主要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剧作家。中国最早的文人诗歌《楚辞》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屈原像“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朱熹《楚辞集注》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类型,浪漫主义形成于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前30年)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拜伦雨果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根源浪漫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思想与浪漫主义的个性追求是完全一致的。而启蒙思想本身又可视为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的进一步深入。具体地说,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生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社会历史根源:资产阶级反对王权和贵族的民主运动、民族觉醒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其中包含着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对新的社会理想的追求,对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个性独立的肯定。(参见玛里琳·巴特勒的论述,P123)2、浪漫主义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1)德国古典哲学;(2)空想社会主义。宗白华:只有德国精神才真正禀有浪漫气质。浪漫主义最早发生在德国。17、18世纪是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它使我们愈来愈相信科学的伟大力量,生活上也愈来愈依赖科学。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发现科学无法解决人生的更为根本的问题,即价值观、伦理观等问题。“正是在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以为大功告成的十七、十八世纪,浪漫思潮在历史的沉沦中却应运而生了。它与以数学和智性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思潮拚命抗争,竭力想挽救被工业文明所淹没了的人的内在灵性,拯救被数学性思维浸渍了的属人的思维方式。”——刘小枫《诗化哲学》被刘小枫列为浪漫诗哲的德勒、费希特、施勒格尔、诺瓦利斯、谢林、叔本华、尼采、荷尔德林、海德格尔等长长的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