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教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冬考,需要可下栽并修改后使用!
23出师表
【教学目标】.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 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 虚词。
.教学难点:
(1)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2) 了解诸葛亮的形象及其治国主张,理解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品质和“知恩图报” 的拳拳诚意。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诸葛亮及其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出示课件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笔下的“千载一表”到底有什么经典之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 杰作。
教师板书课题:23出师表(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课文的第7段。
预设:(出示课件34)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
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早晚,日日夜夜。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严谨、慎重。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叹,恐托付丕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没有效果。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尝率三军,北定中原,。表示期望。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
排除,铲除。 原来的都城,指东汉都城洛阳。 用来。职责,本分。
金也。,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斟酌利弊5斟酌,,减少。益,益处。
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 意思。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这段文字。
预设:(出示课件35)
【译文】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 忧虑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任务不能实现,从而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率军在五月渡过泸 水,深入南方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 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到 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效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 弊,亳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细读课文第7段,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36)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文中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出示课件36)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之任也”一句可以看出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出示课件37)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诸葛亮在出征前说明国内正事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意在启发后主亲 贤纳谏。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课文的第8段。
师生疏通:(出示课件38)愿陛下托臣吆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把。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以查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祭告。发扬盛德的话。
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
怠慢,疏忽. 揭示他们的过失。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诩,询问。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指正确合理的言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
流泪,落泪。
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 意思。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在刚刚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
预设:(出示课件39)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求治我的 罪,用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 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并采纳正确 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如果能够这样,我就承受您的恩德而感慨激动不已了。现在 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表文流下眼泪,不知说了些什么。
.文章最后一句话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40)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结尾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的百感交集,无限眷恋之情。这本来是“表” 这种文体的套语,但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全现,耿耿忠心尽袒。 ?(出示课件40)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报先帝,忠陛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L理清文章写作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 了解本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感受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感受了诸葛亮的耿耿忠心。这节课 我们将深入探究这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的表文。(出示课件41) 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回顾全文,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出示课件42)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教师追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 而非为奸佞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 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文中诸葛亮追述了哪几件事?有什么用意?(出示课件43)
(默读课文,分析回答。)
学生1:三顾茅庐。
学生2:白帝城托孤。
教师补充:白帝城托孤(出示课件44)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日:“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 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不竭股肱之力,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日:“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从全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出示课件45)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预设: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深谋远虑、淡泊名利。
.本文是怎样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于一体的?结合内容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指正。)
预设1: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
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言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 之以情,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预设2: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说服 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 为议论服务的,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二)字词句归纳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把本文重点字词句归纳一下。
L古今异义(出示课件47、4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引喻失义 古义: 不宜异同 古义: 愚以为宫中之事 古义: 晓畅军事 古义: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引喻失义 古义: 不宜异同 古义: 愚以为宫中之事 古义: 晓畅军事 古义: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时候;今义:秋季。
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道理;今义:含义。
偏指“异”,不同;今义:不同与相同。
谦称,我;今义:愚昧、愚蠢。
通晓、熟悉;今义:明白,通达。
表示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十分感谢。
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恐托付不效(奏效)
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效果)
道[中道崩殂(路途)
1咨识善道(方法)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里表示原因 ) 所以《
I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对于)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f有所广益(帮助,启发)
[斟酌损益(益处 )
.一词多义(出示课件49-54)
存光先帝遗德(用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遗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U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
*
'俱为一体(是)
为«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
.众议举宠为督(做,当 )
(性行淑均(xing ,品德,品行)行( 然后施行(xing,做,实施 )
I行阵和睦(h6ng,行列,此处指军队, )古代军制,25人为一行
d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然.
,然后施行(这样)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却,连词,表转折 而,
.可计日而待也(来,连词,表修饰)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 论<
I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词类活用(出示课件55、56)
有所广益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增加。
亲贤臣,远小人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展。
苟全性命于乱世
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的事。
此皆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形容词用作名词,这里指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攘除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名词用作动词,长草。
北定中原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名词用作动词,为……而死。
.文言句式(出示课件57、58)判断句:
此皆良实
判断句:
此皆良实
这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判断句标志。
省略句: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应为“后值倾覆,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倒装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状语后置,应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积累拓展(出示课件59、60)
(1)《出师表》中的成语:(出示课件59)
(2)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出 示课件60)三、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61)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 忠心'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62)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1:《出师表》总结了西汉得以兴盛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君王的“亲贤臣,远小人”。 国家的振兴离不开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努力学习,提升素养, 时刻准备着做建设国家的“贤人”。
预设2:诸葛亮一生不图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的楷模。我们应该向他 学习,精忠报国,奋发有为。
.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预设1: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出示课件63)
本文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 经过,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 说服力与感染力。在议论和叙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感情,如“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 之灵” 一句言辞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预设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出示课件64)
作者“报先帝” “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串全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 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 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 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
.板书设计。(出示课件65)"广开言路
「提出建议V严明赏罚■语重心长 亲贤远佞
出师表
报先帝
A忠陛下
言辞
恳切
追忆往事{黑襄'}知恩图报
J不效,则治臣之罪 明确[臣1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 责任1君深追先帝遗诏 总结全文临表涕零,感情真挚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66-70)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 要求学生巩固。
五、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出示课件71-75)六、课后巩固,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681)
.课后搜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和故事,并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请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小片段,谈一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情景的层层深入,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教学中打破了 文章翻译一内容理解一主题理解的传统步骤,将文章的翻译与理解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翻译 中理解文章,在理解中巩固翻译,也便于背诵。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 案出入较大,没有适当进行鼓励,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作业】.预习《诗词曲五首》,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诗词曲大意,尝试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曲。
.理解五首诗词曲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
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三国蜀汉的政治家诸葛亮吗?
预设:(出示课件4)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那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被称为“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李兰河孙吴抗 曹,鼎足立国之策,即“隆中对”。从此成为辅佐刘备的主要谋士。代表作有《出师表》《诫 子书》等。著有《诸葛亮集》。
.文体知识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了解一种文体一表。
预设:(出示课件5)
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 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 《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 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 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写作背景
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
预设:(出示课件6)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荀汉已从虢(xi d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 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 之忧,因此,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 分明,以使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的宏大理想。
(二)预习检查
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7、8)
预设:
cu bl fei zhi zang pi yi
崩殂疲弊妄自菲薄陟罚臧否费祎
wei bl quexing hang
以遗陛下裨补阙漏性行淑均行阵tui huan zhangwei
倾颓 桓 长史躬耕獴自枉屈
sunu rangf3n
夙夜忧叹驾钝 攘除职分
zi zou
咨谀
zhao 遗诏
zhen zhuo zhang jiu
斟酌以彰其咎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参照注释,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看看文中到底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出示课件9-13)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 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戒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